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5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刘晓暄

[复制链接]

61

主题

62

帖子

7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4 08:55:4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刘晓暄广东工业大学教授,1957年生于长春,博士生导师,2001年12月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6年6月至今,在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任教授,2006年评聘为博士生导师,2010年任系主任。现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省重点学科(攀峰计划)高分子材料方向学科带头人,广东省光固化先进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多年来主要从事高分子光化学、光聚合反应动力学,紫外光固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近年来,曾先后主持国家基金,省(市)部级重大(重点)项目20多项,省级重点教研项目2项,横向研发课题11项。在研经费超过800万元。发表论文133(其中SCI收录35篇,EI收录33篇)。已申请发明专利17件,已获授权11件。

刘晓暄   LIUXIAOXUAN     教授

所属学院:        材料与能源学院
导师类别:        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科研方向:        高分子光化学及光固化技术
联系方式:        p-xxliu@gdut.edu.cn

博士招生学院:        材料与能源学院
硕士招生学院:        材料与能源学院

学科领域        科学学位: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学位:材料工程

教育背景        
1982年1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原大连工学院)化工学院高分子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3年3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攻读(在职)光学材料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干福熹院士,因故中断。
1997年9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高分子科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75年7月至1978年3月在吉林省九台县奢岭青年队知青担任任工业连长、农业连长,团委副书记等职;
1982年1月至1986年3月在长春光机学院光学材料系任教,助教。
1986年3月-2006年6月在汕头大学化学系任教,1987年讲师,1995年副教授,2004年教授,2006年博导。
期间,1995年5月至1996年9月在清华大学化学系做访问学者。
2006年6月-现在,在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任教,2010年-2015年任高分子系主任,高分子材料方向学科带头人,现任广东省光固化先进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学术兼职        现为中国化学会会员,广东省化学化工学会会员,广东省材料学会理事,广东省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感光学会辐射固化专业委员会理事、学术委员。东莞市进出口检验检疫局科技委员会技术顾问,深圳市高分子行业协会技术顾问,汕头市塑胶商会技术顾问,中山大桥化工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合作导师,揭阳深展“院士工作站”合作导师,国际专业期刊:AASCIT J. Coat. Sci. Tech. 通讯编委;国家核心期刊:中国胶粘剂和塑料科技编委。国际学术期刊:Polym. Chem., J. Polym. Sci. Part A,  Polym. Chem.; Analyst; eXPRESS Polym. Lett., J. Appl. Polym. Sci.特约审稿人。国家核心期刊:影像科学与光化学,高分子通报,功能高分子学报,特约审稿人;美国科学技术学会(AASCIT)国际会员,通讯编委,特约审稿人;北美辐射固化技术协会(RadTech North USA)国际会员;英国皇家化学会(RSC)国际会员;美国纳米学会(ANS)国际会员,先进材料国际学会(IAAM)国际会员。


主要荣誉        2006年3月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ADSS全介质自承式光缆项目;
2006年度该项目荣获汕头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2006年5月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紫外光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涂料树脂的研制,项目负责人(排名第一),鉴定证书号:粤科鉴字【2006】156号
2013~2014年度荣获广东工业大学教学优秀一等奖
2014~2015年度荣获广东工业大学优秀教师
荣获科学中国人(2015)年度人物殊荣
《科技日报》(2016年7月25日)刊有专题人物报道:刘晓暄,高分子光化学的传承与创新。
荣获世界先进材料国际研究会2017年度学会奖(IAAM  Medal)。
        
主要论文        [1]        Jiahui Su, Huang Hong,  Yingyin Chen, Xiaoxuan Liu*, Preparation of α,ω-Telechelic  Polymer via Photo-induced Nitroxide Radical Trapping method, Polymer  Chemistry, 2016,7: 2511-2520 (SCI JCR二区, IF= 5.52)
[2]        Ting Zhang; Liuwa Fu;  Zhikang Chen; Yanyan Cui Xiaoxuan Liu*, Photochromic Properties  of Spiropyran in Epoxy Resin as Anticounterfeiting Coating on Flexible  Materials, 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 100 (2016), 100-104 (SCI JCR二区, IF= 2.600)
[3]        Yanyan Cui, Zhikang  Chen, Xiaoxuan Liu*, Preparation of UV-curing polymer-ZrO2  hybrid nanocomposites via auto-hydrolysis sol-gel process using oxychloride  octahydrate coordinated with organic amine, 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  100(2016), 179-187 (SCI, JCR二区,IF= 2.600)
[4]        Jiahui Su, Xiaoxuan  Liu,Chengjing Xiong, Hong Huang Yanyan Cui*, Photoinitiability of  triblock copolymer PDMS-b-(PMAEBB-co-PDMAEMA)2 as a  macro-photoinitiator prepared via RAFT polymerization, 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 2017, 103, 165–173 (SCI JCR二区,IF= 2.600)
[5]        Jiahui Su, Xiaoxuan  Liu*, et al., Photo-induced NMP of MMA Mediated by Photosensitive Nitroxide,  Polymer International, 2015, 64(1): 867-874 (SCI JCR三区, IF= 2.247)
[6]        Junyi Zhou, Ting  Zhang, Xiaoxuan Liu*, Reactivity Ratios and Sequence Structures  of the Copolymers Prepared by Photo-induced Copolymerization of MMA with MPMP,  Journal of Polymer Research, 2014, 21, 532-539(SCI JCR三区, IF = 2.012)
[7]        Guohui Huang, Xiaoxuan  Liu*, Crystal structure of a tetranuclearCuII complex with an  O,N,N-donor Schiff base ligand: hexa-μ2-acetato-bis(2-{[(2,2,6,6-tetramethyl -piperidin-4-yl)imino]methyl}phenolato-κ3O,N,N)  tetra-copper(II). 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 72: 597-599, 2016 (SCI JCR四区, IF= 0.413)
[8]        Ting Zhang, Liuwa Fu,  Zhikang Chen, Yanyan Cui and Xiaoxuan Liu*,  Photo-induced Copolymerization of APMP-MMA: the Role of Reactive Hindered  Amine APMP,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Jan., 2016  DOI:10.1155/2016/5368602 (SCI JCR四区, IF= 1.15)
[9]        Juahui Su,  Xiaoxuan Liu, Maijun Li, Ting Zhang, and Yanyan Cui*, Stereocontrol of Methyl  Methacrylate during PhotoinducedNitroxide-Mediated Polymeriz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Photosensitive Alkoxyam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Jan., 2016 DOI:10.1155/2016/6482050(SCI JCR四区, IF= 1.15)
[10]     Zhaowei Wang,  Zhixia Wen, Xing Li, JunweiYu,Xiaoxuan Liu*. Synthesis of cis-1,4-Polyisoprenewith Al-Ti catalysts modified by  different electron donor reagent, to be accepted,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16 (SCI  JCR四区, IF= 1.768)


知识产权
(授权发明
专利)        [1]        聚偏二氯乙烯加工边角膜废料膜的溶液回收法,专利号:ZL 2004 1 0077230.4
[2]        水性反应型受阻胺用途、配方及涂层的原位光稳定化方法,专利号:ZL 2004 1 0077398.5
[3]        反应型受阻胺用途、涂料配方及涂层的原位光稳定化方法,专利号:ZL 2004 1 0077372.0
[4]        紫外光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涂料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 2006 1 0035457.1
[5]        紫外光固化二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真空镀膜底涂树脂,专利号:ZL 2012 1 0064726.2
[6]        紫外光固化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真空镀膜面涂树脂,专利号:ZL 2012 1 0064714.X
[7]        一种紫外光固化压敏胶粘剂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 2012 1 0530636.8
[8]        紫外光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真空镀膜底涂树脂,专利号:ZL 2013 1 0147354.4
[9]        一种紫外光固化水性聚氨酯面涂树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专利号:ZL 2013 1 9147359.7
[10]     一种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水性UV树脂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 2013 1 0114832.1
[11]     一种玻璃基材用耐酸碱紫外光固化胶膜树脂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 2014 1 0296178.5


科研项目        [1]        国家基金应急管理项目:3D打印笼状光敏树脂的分子设计、制备及双网络固化机理研究,项目批准号:51641302,2017.01~2017.12,经费:15万元();
[2]        广州市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专项:喷墨3D打印UV树脂的关键制备技术及产业化,项目批准号:2012A090300006, 2015.01~2017.12,经费100.0万元(学校分配比例50%,项目总经费200万元)
[3]        广东省前沿与关键技术领域重大专项:3D打印膨胀型光敏树脂的关键制备技术及产业化,项目批准号:2005B010122005, 2015.01~2017.12,总经费300.0万元(学校分配比例50%)
[4]        广东省应用型科技研发专项基金(重点项目):高性能光固化真空镀膜镀膜涂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批准号:2015B090925008, 2015.09~2018.06,总经费300.0万元(学校分配比例40%)
[5]        广东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专业改造,2015-2017,经费:50万元
[6]        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建设项目:高分子光化学及应用,2014-2016,经费:6万元
横向项目
[1]        UV玻璃转印胶的制备与应用,2012.8~2012.12,经费:30万元
[2]        木器用不饱和聚酯UV胶衣树脂的研发与应用,2013.11~2015.06,经费:60万元
[3]        节能建材用特种涂料树脂的研发及应用,2014.2~2015.09,经费:50万元
[4]        3D打印用光固化弹性体的研发及应用,2016.5~2017.12,经费:30万元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主题

132

帖子

16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8
沙发
发表于 2020-4-19 08:16:05 | 只看该作者
材料与能源学院刘晓暄教授团队与法国University of Haute Alsace的Xavier Allonas教授在《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olymeric and multifunctional photoinitiators”的综述论文。该期刊为高分子学科世界顶级期刊,2018年影响因子为24.558。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广东工业大学博士后周俊溢,通讯作者为刘晓暄教授和Xavier Allonas教授。(https://doi.org/10.1016/j.progpolymsci.2019.101165


        该综述论文首先根据分子结构和光敏基团的分布位置对现有的大分子光引发剂分为三大类:线型聚合物光引发剂(LPPI)、超支化/交联型光引发剂(HCPPI)和多官能度光引发剂(MFPI)。其中LPPI的研究报道最多,因为其具有简便的制备方法和灵活多变的化学结构。LPPI的合成均可采用可控/活性聚合、点击化学、环氧开环或逐步加成聚合等常见反应手段。LPPI的光敏基团可位于主链或侧链的重复单元中和分子链的两端。HCPPI指的是具有支化结构且光引发基团数量不确定的大分子光引发剂体系,通常基于超支化聚合物的端基改性来制备,也有少量关于交联网络结构的研究报道。MFPI则指那些具有规整结构且光敏基团确定的多官能度光引发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树枝状大分子。由于树枝状大分子具有低粘度和高端基密度的特性,这类MFPI具有多种优异的性能。但由于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比较繁琐,可用于端基改性光引发剂的基团和反应种类比较少,目前MFPI制备和应用的报道并不多。
       除了对近十年来大分子光引发剂合成与光引发性能的跟踪报道,该文还针对其中具有特殊性能的个例进行详细介绍,如亲水亲油性、梯度分布、紫外吸收红移、生物相容性和抗氧阻聚等。论文的最后部分则介绍了针对小分子在固化材料中迁移的检测表征手段及案例。
       刘晓暄教授团队的主研方向为聚合物光点击化学、3D打印自修复材料和多功能光引发剂,其相关成果发表在《Polymer Chemistry》、《Langmuir》、《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 Photobiology A: Chemistry》、《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和《ChemPhotoChem》(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Chemistry - ChemPhotoChem等主流国际期刊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

主题

118

帖子

17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2
板凳
发表于 2020-6-11 16:33:16 | 只看该作者
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有机硅材料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微裂纹、开裂等损伤,微裂纹通常很难检测,持续使用会导致材料的性能下降甚至失效,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若有机硅材料实现快速高效固化的同时,在受到损伤之后实现自我修复并主动消除内部的微裂纹,恢复其原有各项性能指标,对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降低材料的更换周期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通过简单的水解缩合法制备了可光固化的线性聚硅氧烷(PDMS-SH),然后通过巯基-烯光点击反应及动态离子交联,构建具有良好自修复效果的杂化双交联有机硅弹性体网络,为基于可逆动态离子缔合诱导的快速固化自修复透明有机硅材料提供一种新型可行的制备方法,在可穿戴电子器件及生物相容性材料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上述工作发表在《高分子学报》2020年第51卷第6期上(高分子学报,2020,51(6): 656 - 669,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9.19207),通讯作者是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刘晓暄教授。
引用本文
刘珠, 洪鹏, 向洪平, 黄梓英, 罗青宏, 杨先君, 刘晓暄. 双交联网络有机硅弹性体的制备及其自修复性能研究. 高分子学报, 2020, 51(6): 656-669
Zhu Liu, Peng Hong, Hong-ping Xiang, Zi-ying Huang, Qing-hong Luo, Xian-jun Yang, Xiao-xuan Liu. Preparation and self-healability of Silicone Elastomer with Dual-crosslinked Network. Acta Polymerica Sinica, 2020, 51 (6):  656-669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9.192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3 18:34 , Processed in 0.092529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