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复制链接]

93

主题

104

帖子

14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0 21:41: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0年3月,是由原甘肃工业大学1958年建校时的机械系演变而来。学院作为西部地区材料与冶金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五十多年来,立足西北,面向全国,在新材料研究与开发、先进材料加工成形技术及先进冶金技术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科研方向,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学院现有教职工138人,其中专任教师121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27人,教授、研究员41人,副教授、副研究员与高级工程师51人、讲师、助理研究员与工程师28人;具有博士学位72人,硕士学位39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工程”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6人,第二层次2人,甘肃省教学名师2人,甘肃省“333科技人才工程”人才3人,甘肃省“555科技人才工程”人才3人。
       学院现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两个省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材料工程、冶金工程两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甘肃省高新材料人才培养基地,以及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焊接技术与工程(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金属材料工程(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冶金工程(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功能材料(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七个本科专业和材料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金属材料冶金与加工全流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建有兰州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省级示范基地)、温州泵阀研究院、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校企工程实践基地26个。近五年,学院授予博士学位54人、硕士学位803人、学士学位2659人。目前在校博士研究生64人,硕士研究生509人,本科生2715人。
       依托学院现设有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有色金属合金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有色金属合金及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有色金属新材料与装备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甘肃省有色金属及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冶金有色新材料行业技术中心、甘肃省镍钴金属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甘肃省铸造CAE工程实验室8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地。与金川集团股份公司、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甘肃明旺铜铝材有限公司、方大炭素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了“镍钴金属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汽车轻量化联合研发中心”、“铜、铝加工技术中心”等校企合作技术中心7个。学院现有科研实验用房总面积7100m2,仪器设备362台套,仪器设备总价值4700多万元,建成了材料熔炼与制备平台、材料加工与模拟分析平台、材料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平台、焊接与表面处理平台四个科研平台,具备材料制备、加工及性能测试分析、冶金工程研究的系列设备。
       2011-2016年期间,学院承担国家、地方政府科技项目284项,其中国家项目103项,部委级项目24项,省级项目108项。国家项目中863项目1项、973计划项目1项、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4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3项、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5项。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服务项目172项。实际到账科研经费11253万元。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0项,厅局级科技奖励16项;发明专利授权76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3件;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11816余篇,SCI、EI收录论文779篇,重要技术成果转让应用40余项。2017年3月9日学科所属材料科学学科(Materials Science)首次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在本学科支持下,兰州理工大学工程学学科于 2016年7月15日(Engineering)首次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2017年5月12日最新数据显示,2007年1月-2017年2月一共发表703篇ESI论文,总被引频次4118次,有1篇高被引论文,按照被引次数全球排名第762名。与2017年3月相比,全球排名提升29位。
       学院科学研究围绕材料冶金学科前沿和甘肃省有色金属特色优势资源开发与材料产业发展需要,重点突出了冶金有色新材料研究开发与深加工学科特色和学科发展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特色,主要研究方向为:镍钴金属新材料及其加工技术、有色金属新材料的先进成形及表面改性、异种金属连接、金属材料的变形与断裂、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有色金属先进凝固技术及新材料制备、耐腐蚀成立及表面工程技术、有色金属再利用、冶金资源综合利用等。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6 15:16 , Processed in 0.081976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