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DNA邂逅铽离子:识别金属离子的“化学鼻子/舌头”

[复制链接]

66

主题

78

帖子

10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11 19:29:1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传统的传感方法是使用一种传感器检测一个靶标物,因此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物力开发不同靶标特异性响应的传感器。为了应对这个问题,人们开始致力于发展基于模式识别的阵列传感器——“化学鼻子/舌头(chemical nose/tongue)”,通过传感元件的差异化响应实现对大量靶标的模式识别区分与检测。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三段DNA敏化的稀土铽离子(Tb)设计了无标记智能稀土荧光“化学鼻子/舌头”,实现了对49种金属离子(几乎涵盖整个元素周期表)的时间分辨荧光和荧光寿命型模式的识别区分及检测,为大规模金属离子的区分检测提供了全新、高效的解决方案。该方法的基本过程如下:利用富含鸟嘌呤(G)和胸腺嘧啶(T)的单链DNA([G3T]N)作为天线配体敏化Tb(天线效应)的这一特性,他们筛选并设计了三段不同长度的[G3T]N敏化Tb构成三种荧光传感元件;在金属离子溶液的环境中,金属离子与[G3T]N相互作用的差异影响[G3T]N敏化Tb的天线效应,由此获得响应不同金属离子的时间分辨荧光差异化信号,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和分层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 HCA),这些信号实现了对包括碱金属离子、碱土金属离子、过渡/后过渡金属离子和稀土金属离子在内49种金属离子的模式识别区分与检测。该工作也是第一次报道实现对性质极其相似的16种稀土金属离子的区分及检测。49种金属离子的盲测实验也进一步证实了该方法的可靠性。此外,该方法还能基于荧光寿命的方式实现对金属离子的模式识别及检测分析。
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 上,论文的第一作者为14级的博士研究生薛诗凡,张闽副教授和施国跃教授为通讯作者。该工作也是该团队前期研究(Anal. Chem., 2013, 83, 11665; Chem. Commun., 2014,50, 4677; Chem. Commun., 2014, 50, 12855; Biosens. Bioelectron., 2017, 94, 388)的进一步拓展,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留学基金委等项目的支持。
该论文作者为:Shi-Fan Xue, Zi-Han Chen, Xin-Yue Han, Zi-Yang Lin, Qi-Xian Wang, Min Zhang, Guoyue Shi
DNA Encountering Terbium(III): A Smart “Chemical Nose/Tongue” for Large-Scale Time-Gated Luminescent and Lifetime-Based Sensing
Anal. Chem., 2018, DOI: 10.1021/acs.analchem.7b05167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21 03:06 , Processed in 0.108395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