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刘向阳课题组:银纳米簇介观杂化丝蛋白材料构建新型忆阻器及人工神经突触

[复制链接]

41

主题

50

帖子

5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8-21 16:31:2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何使柔性材料具备原先材料所不曾有的功能? 如何开发全新的介观杂化新材料?这是些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也是未来开发各种全柔性、特别是全天然的可穿戴、可植入光、电子器件的一重要途径。近日,厦门大学刘向阳教授团队报道了在丝素蛋白介观功能化组装机制及相关柔性电子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以“Silk Flexible Electronics: From Bombyx mori Silk Ag Nanoclusters Hybrid Materials to Mesoscopic Memristors and Synaptic Emulators”为标题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该工作通过纳观模板诱导成核,将功能纳米物质“镶嵌”进丝素蛋白介观网络结构中,第一次制备出功能新颖的丝素蛋白介观杂化材料,并将其作为关键材料构建出高性能、高稳定性、低能耗的蚕丝忆阻器及人工神经突触。

信息科技的飞跃植根于材料科学的发展,为了迎合信息电子器件在柔性可穿戴及体内可植入等领域的应用趋势,越来越多的蛋白质材料受到研究者的青睐,被用于构建柔性电子信息器件,推动信息科技的发展。但是传统的有机、生物材料为基础的天然有机电子元器件,往往面临电学性能不稳定的局限,具体表现在电学循环稳定性差,信息存储擦写速度慢及工作电压较高(能耗高)等。因此,如何提高蛋白质材料电学稳定性是发展高性能电子信息器件,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科学问题。刘向阳教授团队从介观功能化组装原理出发,首次设计、制备出新型介观功能化丝素蛋白材料,具体以银纳米簇等作为外源功能物质, 通过纳观模板诱导成介绍多级网络结构形成,银纳米簇组装到丝素蛋白介观网络中,实现丝素蛋白的介观功能化。并以此作为阻变层,构建出全新的信息存储元器件。

该介观杂化结构,彻底改变了带电粒子在蚕丝杂化材料中的传导机制与路径。通过经典密度泛函理论—Poisson–Nernst–Planck模拟可知,银纳米簇的介观功能化结构可蚕丝介观网络中引入大量低电势位点。这一现象被原子力显微镜的电势探针所证实。密度泛函理论模拟指出,这些低电势位点,会极大地促进正离子在区域引导Ag离子在丝素蛋白薄膜中的迁徙和沉积,并形成Ag离子迁移与沉积相对稳定的迁移路径。即银纳米簇在丝素蛋白网络中作为电荷捕获位点,用以电荷的捕获与释放,极大地提升丝素蛋白材料的电子学特性。该特性可在电场下实现对材料忆阻性能的优化调控。得到擦写速度达10ns的超快蛋白质基阻变存储器,比纯蚕丝的以及目前所报道的蛋白质基忆阻器,快二到三个数量级。这是目前所报道的蛋白质基信息存储领域最快擦写速度,甚至可以与顶级无机类材料忆助器相媲美,这也说明介观功能化策略对于开发全新介观功能新材料,以及提升相关介观电子元器件阻特性的有效性,证实该介观功能化策略在柔性材料功能化领域具备极大的推广价值,可为柔性电子器件材料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及理论基础。


相关论文在线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DOI:10.1002/adfm.201904777)上。

刘向阳教授现为国家特聘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厦门大学材料学院生物材料系主任、厦门大学生物仿生及软物质研究院(筹)院长。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并于山大晶体材料研究所,获得固体物理硕士学位。1989年, 刘向阳教授受国际著名晶生长专家 P. Bennema 教授的邀请,由壳牌石油公司特别奖学金资助,到荷兰莱梅享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于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并被授于特优(cum laude)称号。在从事两年多博士后研究之后,刘向阳教授于1996 年,被Unilever, Port Sunlight实验室聘为永久研究员.刘向阳教授于1999 年年底加入新加坡国立大学物理系,为物理系及化学系的终生正教授.2012年7月,刘向阳教授加盟厦门大学。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3 17:19 , Processed in 0.085764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