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5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王国伟

[复制链接]

105

主题

123

帖子

19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2
楼主
发表于 2021-9-29 12: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嵌段共聚物在溶剂中的自组装研究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传统的自组装技术通常需要将嵌段共聚物溶于共溶剂中和加入选择性溶剂驱动相分离两个步骤。然而,嵌段共聚物的低浓度(<1.0%)限制了所制备纳米自组装体的潜在应用。研究者们近十多年来开发的聚合物诱导自组装(polymerization-induced self-assembly, PISA)技术则可在同一个体系中同时实现聚合物的聚合和自组装过程,即随着单体的聚合,所生成的第二嵌段逐渐变长且溶解性逐渐降低,驱动嵌段共聚物原位自组装。PISA技术因其较高的固含量、“一锅法”的简便操作以及可调控的自组装体形貌而受到了研究者们的青睐。目前,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氮氧稳定自由基聚合(NMRP)、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开环易位聚合(ROMP)、活性阴离子聚合(LAP)等各种“活性”/可控聚合机理已被成功应用到PISA技术中,各种球形、蠕虫状、囊泡状等形貌的纳米自组装体也被成功制备。同时,PISA体系中纳米自组装体的应用研究也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王国伟课题组在综述中详细地评述了PISA在近年来的应用研究进展。首先,他们在充分展示PISA技术中边聚合边组装操作简便性、纳米自组装体形貌多样可调性及纳米自组装体高固含量等优势的同时,阐述了PISA技术在多种应用领域的高契合度和重要发展潜力。随后,系统总结了PISA技术在纳米复合材料、生物医用、电池、功能涂料、Pickering乳化剂、纳米结构膜、水凝胶、发光材料等领域的应用进展。最后,他们也展望了PISA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一些挑战和发展前景,并期望PISA技术在交叉学科领域绽放新的光彩。
      上述工作即将以综述形式在《高分子学报》印刷出版,通讯作者为复旦大学王国伟副教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5 23:59 , Processed in 0.083077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