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5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人才创新基地汪洪

[复制链接]

164

主题

168

帖子

18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2 16: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汪洪,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基因组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致远”讲席教授,中国材料与试验标准材料基因工程领域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材料基因组分会副秘书长。1994年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材料科学博士,曾在索尼、松下、加蒂安工业等跨国公司从事研发多年,2010年起在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任绿色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玻璃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建筑节能与太阳能玻璃加工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2012年起深度参与工程院、科学院材料基因组咨询项目。在国内率先采用组合薄膜芯片技术研究三元系结构相图,运用机器学习方法进行谱图数据处理,首次完成fe-co-ni三元系等温截面相图的自动构建,目前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材料基因工程研发项目。


姓名:         汪洪
职称:         讲席教授
博导/硕导:         博导
所属二级机构:          人才创新基地
通讯地址:         上海市东川路800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邮编:         200240
E-mail:         
联系电话:         
从事专业:        材料科学
学习与工作简历:        
      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在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系学习,获学士学位;1987年1月至1989年5月在美国伊利诺大学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地质学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89年9月至1994年5月在美国伊利诺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学习,获博士学位。
      1993年9月至1994年5月任纽约市立大学史坦顿岛学院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College of Staten Island) 应用科学系客座讲师;1994年8月至1997年6月在SONY公司下属的美国材料研究公司 (Materials Research Corp.) 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1997年6月至1999年10月在松下电器下属的研发机构,美国等离子体公司 (Plasmaco,Inc.)任高级研究开发工程师,1999年11月至2009年12月在世界前三位的玻璃制造商,美国加蒂安工业公司的科学技术中心 (Guardian Industries Corpo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 工作,任材料科学家、主任研究科学家、技术顾问;2010年1月至现在,由中组部“##计划”引进,在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工作,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节能与太阳能利用薄膜研究团队学术带头人,绿色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玻璃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建筑节能与太阳能玻璃加工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
研究方向一        
研究方向二        
研究情况              建筑节能与太阳能利用薄膜研究团队学术带头人,绿色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玻璃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建筑节能与太阳能玻璃加工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 组建了十多人的团队,研究领域包括:节能镀膜玻璃理论与膜系设计,薄膜制备技术、工艺与装备,智能窗,真空玻璃技术,光热太阳能材料,材料基因组方法,高通量材料制备与表征技术;主要成果包括高性能光谱选择性太阳能集热膜,节能镀膜玻璃设计软件系统,高性能可钢化低辐射镀膜玻璃设计与工艺开发和大面积镀膜玻璃磁控溅射生产线设计与建造。
讲授主要课程        
教学研究        
代表性论文、论著        
毕业博士生数        
毕业硕士生数        
参加学术团体、任何职务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科技教育委员会委员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科技委委员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科技委副主任
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
申请专利        
  1) H. Wang and D. Devine, “Electrode For High Contrast Gas Discharge Panel And Th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 patent 5,952,781, 1999.
  2) G. Neuman, G. Stachowiack and H. Wang, “Heat Treatable Coated Articles with Metal Nitride Layer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US patent 6,524,714, 2003.
  3) H. Wang, “Heat Treatable Coated Articles with Anti-Migration Barrier Layer Between Dielectric and Solar Control Layer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US patent 6,627,317, 2003.
  4) H. Wang, “Heat Treatable Coated Articles with Anti-Migration Barrier Between Dielectric and Solar Control Layer portion,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US patent 6,667,121, 2003.
  5) G. Neuman, G. Stachowiack and H. Wang, “Heat Treatable Coated Articles with Metal Nitride Layer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US patent 6,716,532, 2004.
  6) H. Wang, “Heat Treatable Coated Article with Anti-Migration Barrier Between Dielectric and Solar Control Layer Portion,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US patent 6,800,179, 2004.
  7) H. Wang and T. Seder “Segmented Sputtering Target and Method/Apparatus for Using Same”, US patent 6,878,242, 2005.
  8) G. Neuman, G. Stachowiack and H. Wang, “Heat Treatable Coated Articles with Metal Nitride Layer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US patent 6,926,967, 2005.
  9) H. Wang and A. Dietrich, “Heat Treatable Coated Articles with dual layer overcoat”, US Patent 7,153,577, 2006.
  10) J. Nunes-Regueiro, A. Dietrich, P. Lingle, S. Thomsen, H. Wang, J-M. Lemmer, N. Basset and B. Corsner, “Coated Article With Low-E Coating Including Tin Oxide Interlayer”, US Patent 7,217,460, 2007.
  11) H. Wang, B. Boyce and F. Wuillaume, “Method Of Making First Surface Mirror With Oxide Graded Reflecting Layer Structure”, US patent application 20080073203.
  12) 汪洪,刘静,余刚,一种太阳能反射镜, 中国实用新型,ZL201020671541.4,2010。
  13) J. Nunes-Regueiro, A. Dietrich, P. Lingle, S. Thomsen, H. Wang, J-M. Lemmer, N. Basset and B. Corsner,“Coated Article With Low-E Coating Including Tin Oxide Interlayer”, US Patent 7,897,260, 2011.
  14) H. Wang, “Edge Profiles For Vacuum Insulated Glass(VIG) Units, And/Or Vig Unit Including The Same”, US Patent 8,202,587 B2, 2012.
  15) 刘静,汪洪,一种减反膜系结构太阳能光热转换集热器透明热镜,中国实用新型,ZL201220715823.9,2012。
  16) J. Nunes-Regueiro, A. Dietrich, P. Lingle, S. Thomsen, H. Wang, J-M. Lemmer, N. Basset and B. Corsner,“Coated  Article With Low-E Coating Including Tin Oxide Interlayer”, US Patent 8,124,237 B2, 2012.
  17) J. Nunes-Regueiro, A. Dietrich, P. Lingle, S. Thomsen, H. Wang, J-M. Lemmer, N. Basset and B. Corsner,“Coated  Article With Low-E Coating Including Tin Oxide Interlayer”, US Patent 8,357,458 B2, 2013.
  18) H. Wang, D. J. Cooper, “Localized Heating VIA An Infrared Heat Source Array Of Edge Seals For A Vacuum Insulating Glass Unit, And/Or Unitized Oven With Infrared Accomplishing The Same”, US Patent 8,506,738 B2, 2013.
  19) J. Nunes-Regueiro, A. Dietrich, P. Lingle, S. Thomsen, H. Wang, J-M. Lemmer, N. Basset and B. Corsner,“Coated  Article With Low-E Coating Including Tin Oxide Interlayer”, US Patent 8,609,260, 2013.
  20) R. Blacker and H. Wang, “Techniques For Applying Mar Reducing Overcoats To Articles Having Layer Stacks Disposed Thereon”, US patent8,691,337, 2014.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5 12:06 , Processed in 0.092763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