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朱美芳:领跑从主动创新开始

[复制链接]

133

主题

137

帖子

14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9 18:58: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的纤维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到了从大到强的转变阶段。在功能性纤维方面,源于70%的产量和广阔的市场潜力,中国的实力比较强,质和量上处于并跑和领跑地位;在生物质纤维方面,与国外处于齐头并进初步发展阶段,而在高性能纤维方面,中国还处于跟跑和并跑阶段,将来要做到领跑就必须主动创新。”
          源于1954年我国著名纤维科学家和教育家钱宝钧、方柏容先生创建的新中国第一个“化学纤维”专业,历经化学纤维研究室、研究所及化学纤维系的建立和发展,于1994年成立,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可谓是国内材料学院中的“老字号”。
63年来,在“崇德博学,砺志尚实”的东华文化的熏陶下,一代东华材料人以崇尚学术、追求卓越、务实求真的精神在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的道路上不断求索并结出了累累硕果。
          提到纤维,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衣服、纺织品等。实际上,纤维是当今人类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材料之一。从航天器、导弹、飞机、高铁、汽车等高精尖装备,到衣服、帽子、袜子、手套等日常生活物品无一离得开纤维。“全世界70%的纤维由中国产出,而全国70%的纤维由长三角地区产出。纤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材料,是老百姓未来‘智能生活’的保障。”日前,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在接受新材料在线采访时说。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推崇“做接地气的科研”,在东华大学已快30年的朱美芳一直秉持着这样的理念。曾经的朱美芳,白天在纤维生产车间给员工“讲课”,晚上在职工宿舍间过道上打地铺,经常出现在生产车间让她学会了许多一线操作工艺。
        “我总跟学生说实验是做出来的,不是背出来的,我们要做实践的科研,所以我喜欢把学生往生产车间‘赶’。”朱美芳告诉新材料在线,去日本访问考察时她发现日本纤维专业的学生找不到实习单位,这导致日本一些大学的学生在选专业时放弃选择纤维专业,而相比之下,东华大学的学生则有较多的实习机会,通过实践提升能力。
          大学毕业留校任教的朱美芳,从刚开始的兼职辅导员,到1994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8年破格晋升教授,再到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副系主任、系主任、材料学院院长助理、副院长,直至现在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她深入纤维行业20多年。与其他东华材料人一样,她以东华这个材料学院中的“老字号”为荣,并努力让其站在世界高度研发先进纤维,获得“国际知名度”。


          材料学院中的“老字号”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源于1954年我国著名纤维科学家和教育家钱宝钧、方柏容先生创建的新中国第一个“化学纤维”专业,历经化学纤维研究室、研究所及化学纤维系的建立和发展,于1994年成立,可谓为国内材料学院中的“老字号”。
          学院依托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3个国家和省部级基地,坚持产学研用结合,在国防军工急需的三大高性能纤维材料,关乎民生的功能共聚酯、纳米复合功能纤维、大容量聚酯熔体直纺等通用纤维领域取得了系列标志性成果;在民用航空及汽车轻量化复合材料和光、电、热等能量转换功能材料领域已形成新的增长点。研究成果和专利转化效益惠及年产值达万亿的纤维材料行业,材料学科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16项、省部级科技奖项170余项,为我国跃升世界纤维生产第一大国并向世界强国迈进做出重大贡献。
        “十三五”建设伊始,学院正按照“一个规划、两个结合、三个抓手、四个措施、五个发展”的路线全力开展各项工作。一个规划即是:描绘了发展蓝图的学院“十三五规划”,以先进纤维、新型玻璃和功能材料为特色,汇聚一流人才,创建有特色、开放型、高水平学科体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研究型和应用型并重的高层次人才;“两个结合”是将国际前沿和国家需要相结合、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三个抓手”是通过研究方向、人才队伍、科研平台来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四个措施”是指通过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四条路径进行学院建设;“五个发展”则是通过以上建设实现学院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交叉发展、开放发展和持续发展。
          “东华式”第一堂课   
            在培养学生方面,东华大学材料学院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作为院长,我会给刚入校的大一新生上第一堂课,介绍材料学科的概况、国内外材料领域的发展趋势,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而等学生到大四的时候,会给学生上材料前沿课,这是本科的最后一堂课,也是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堂课,会请一些知名学者和企业家来讲课,包括如何做材料研发、材料行业的基本情况、产业界的大趋势等,帮助他们实现从本科生到研究生或企业人的过渡。”朱美芳说。
            此外,“博导班主任”也是东华大学材料学院的特色。“博导班主任”中,有的是资深教授,有的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还有中青年海归教授,他们多为我国纤维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
            据了解,博导班主任的主要任务是“释疑解惑”,通过言传身教为学生在学习、科研、人生等方面的困惑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学院还对本科生实行“准研究生”式的培养,学院70%的大二、大三学生、100%的大四学生可进入学院课题组,参与科学研究。
          “有的学生很聪明,可是不一定做得好研究,归根到底是没有兴趣。培养兴趣要从大一开始,这就是我们‘博导班主任’的责任,把一名大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兴趣,甚至创造力激发出来,引导他们自觉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科研。”朱美芳说。
            “领跑”从主动创新开始
             中国的纤维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到了从大到强的转变阶段。在功能性纤维方面,源于70%的产量和广阔的市场潜力,中国的实力比较强,质和量上处于并跑和领跑地位;在生物质纤维方面,与国外处于齐头并进初步发展阶段,而在高性能纤维方面,中国还处于跟跑和并跑阶段,将来要做到领跑就必须主动创新。
             高性能纤维的研发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力。从上世纪80年代起至今,东华一代又一代的材料人围绕国家对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的迫切需求,海、陆、空全面出击,持续系统展开科研攻关。
            功能性纤维方面,“行业急需依托大容量工程基础,促进常规产品优质化,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通用纤维高品质多重功能化。”朱美芳认为。
            未来,纤维成分应由单一向复合、简单向多重构筑发展,纤维功能研究应由被动适应向主动创新设计直至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加强基础研究,为产品研发注入原动力,支持原创关键技术开发,加大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一场纤维世界的革命正改变着世界,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又站在世界高度研发先进纤维,使中国在纤维研究领域获得了“国际知名度”。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5 17:17 , Processed in 0.653013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