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1|回复: 0

[材料资讯] 北京化工大学科研团队为我国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化做出重要贡献

[复制链接]

61

主题

76

帖子

14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5
发表于 2022-9-1 17: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月15日,北京化工大学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刘杰教授团队参与的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化合作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其首套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实现中交,为实现“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化”的目标迈出关键一步。
        中国石化从2007年起部署碳纤维项目,刘杰教授团队与上海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长期保持紧密合作,先后实现了中试到万吨级产业化的跨越。在中国石化科技部与上海石化的支持下,刘杰教授团队与上海石化合作共同承担了国家发改委“年产3000吨PAN基原丝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开发,于2016年开展大丝束碳纤维专用设备研制及技术攻关,于2017年完成大丝束碳纤维工程化装备试制与调试。2018年3月,该项目于北京化工大学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碳纤维中试基地和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在国内首次成功试制出真正意义上的大丝束碳纤维。经第三方检测,48K大丝束碳纤维力学性能达到国外同类大丝束碳纤维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刘杰教授介绍,2018年以来,团队先后承担参加了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千吨级预氧化碳化生产线工艺包开发”、“大丝束碳纤维千吨级工程化技术及应用工艺研究”及“48K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化技术攻关”等大丝束碳纤维技术攻关项目工作。在中国石化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团队陆续攻克了大丝束碳纤维快速预氧化、工程化、大K数等系列先进技术,为上海石化大丝束碳纤维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下一步,团队将继续与上海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保持紧密合作,致力于推动国内碳纤维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千吨级预氧化碳化生产线

千吨级预氧化碳化生产线
刘杰教授团队在上海石化交流
        据了解,经过近30年的发展,以小丝束为代表的国产碳纤维制备技术基本满足了国防军工的应用需求。但由于技术、产品及装备被欧美日跨国企业垄断,高质高效低成本的大丝束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制备应用技术一直是我国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风电等现代新兴工业领域发展的技术瓶颈。近年来,随着现代工业快速发展,国际上大丝束碳纤维产量已经占据碳纤维总产量的50%以上,大有取代小丝束碳纤维之势,已成为碳纤维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其关键技术和工程化装备正逐步成为国际碳纤维产业科技竞争的主战场和战略高地。我国现已将大丝束碳纤维制备和应用技术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材料。
       文章来源:北京化工大学
       刘杰,1952年生,一级岗教授、博士生导师。1975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化工系。现任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碳纤维工程与技术研究室主任。现任教育部科学技术成果奖励评审委员;北京市自然科学成果奖励评审委员;国家科技部“863”计划评议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项目科技项目函评专家等职。长期以来承担各项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和培养研究生,与国内外科学研究、教育和工业界有广泛的合作。曾主持负责三项碳纤维国家五年科技重点攻关项目,国家863重大专向项目、国家重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作为导师培养硕士、博士生、博士后约五十名,对发展我国新材料和高等教育事业具有独自见解。发表科学研究论文一百余篇,近年为SCI、EI收录八十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个人证书;省、部级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 省、部级重大科技成果奖个人证书.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3-28 19:16 , Processed in 0.089924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