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郭林教授团队:多尺度界面交联的非均相片层增强氧化石墨烯块体材料

[复制链接]

116

主题

123

帖子

23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7-13 09:00:0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1532001,21905011,51772011)等资助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郭林教授团队、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董雷霆教授团队及合作者在“非晶/晶体-复杂界面强韧化”制备仿贝壳氧化石墨烯基复合板材及力学性能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2022年7月7日23时,相关工作以“多尺度界面交联的非均相片层增强氧化石墨烯块体材料(Graphene oxide bulk material reinforced byheterophaseplatelets withmultiscale interface crosslinking)”为题,在线发表于Nature Materials期刊上。化学学院助理研究员陈科为第一作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性能优异的轻质、高强、高韧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有着迫切的实际需求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氧化石墨烯(GO),作为石墨烯的一种重要的衍生物,具有超高力学性能(单层拉伸强度:~63GPa,单层杨氏模量:~207.6GPa)、高比表面积(1000-1217m2/g),以及高化学稳定性等。近年来,GO作为制备高强韧复合材料的理想填料或组装单元之一,被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目前制备的GO基复合材料仅限于高性能纤维、薄膜或者轻质泡沫材料,实现大尺寸的三维块体复合板材的可控构筑和力学性能的提升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很大程度限制了GO基复合板材在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范围。其中一个关键的瓶颈问题就是构筑精确可控的,强韧化的多尺度微纳米界面,这些复杂界面在GO纳米薄片之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交联桥梁,是提升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关键。
         一些生物矿化硬质组织(如,贝壳,牙釉质、骨骼等),具有高强度、高模量、高硬度、高韧性等力学性能特征。就对生物体而言,能够有效实现其抵抗捕食者的攻击,支撑躯体、以及咀嚼食物等功能化特性。软体动物的外壳,俗称贝壳,是其中一种典型代表,由高度有序文石(CaCO3)片层与嵌入的少量生物蛋白质组装而成,具有微纳米“砖-泥”结构特征。前期研究(Proc. Natl. Acad. Sci.2005,102, 12653;Science, 2015,347, 746;Nature, 2020,583, 66.)发现,在这些硬质生物矿物组织之间存在连续的非晶/结晶非均相结构,该结构可以有效提升生物的无机相和有机相之间的粘附和相互作用,这也是矿物组织材料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关键所在之一。然而,由于缺乏有效构筑非晶/晶体异质相的方法,该设计理念应用在仿生复合材料的制备还不多见。
图1多尺度、多级次、多组分仿贝壳GO基复合板材的组装设计策略。
          郭林教授团队及其合作者基于课题组已发展的纳米材料的合成技术(ACS Nano2015,9, 8165;Adv. Mater2016,28, 2037;Adv. Mater.2019,32,1906582)、界面强韧化策略(ACS Nano2017,11, 2835;ACS Nano2018,12, 4269;ACS Nano2019,13, 4191.)、以及自下而上自组装工艺(Matter.2019,1, 1385;Science.2022.375,551)设计了基于“纳米结构单元合成,非晶/晶体异质相-复杂界面构筑及可控组装”的复合材料组装制备路线,实现了力学性能优异的厘米尺度GO基复合板材的可控制备。这种多尺度,复杂界面协同强韧化作用是其力学性能提升的关键。
图2 多尺度,多级次、多组分GO基复合板材的制备及其微结构。
          详细来讲,首先,利用改进的Hummer法合成大量的单层GO纳米片,用一步湿化学法合成大量的A/C-LMH纳米片。其次,通过设计A/C-LMH/GO异质界面,结合以生物大分子(海藻酸钠(SA)、蚕丝蛋白(rSF)等)为基础的界面交联作用,构筑高强度、高韧性的复杂界面复合薄膜组装单元。最后,利用简单的“自下而上”层层组装工艺,实现复合薄膜组装单元与生物大分子为基础的交联剂复合,从原子尺度到宏观尺度下实现具有类贝壳结构的GO基复合板材(GML)的可控组装。
图3多尺度、多级次、多组分仿贝壳GO基复合板材的力学性能及其断裂机理。
         与纯的GO、SA以及无交联浸泡复合板材力学性能相比,这种GML板材具备更高的弯曲强度(218.4 ± 11.2MPa)和优异的断裂韧性(KJC,5.4 ± 0.4MPa·m1/2)),其强度几乎是纯GO的12.5倍,韧性是纯GO的约40倍,耐冲击能力是纯GO样品的4倍以上;同时,该GML板材具有低的密度(~1.85g·cm-3),综合性能为迄今报道的厘米尺度下GO基复合块体板材中力学性能最优的之一。
         本研究工作揭示了非晶MnO2与GO纳米片之间存在更强的相互作用力,和以A/C-LMH/GO为基础的纳米“砖-泥”结构与微米复合薄膜片层“软-硬”堆叠结构高度有序结合,是实现GML复合板材优异力学性能表现的关键所在。该研究工作为先进的柔性二维纳米材料从纳米尺度到宏观尺度的可控组装以及具备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多功能化宏观器件的制备,提供了理论借鉴。
         文章来源:北航
        郭林,男,1964年10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先后于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博士后。曾在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做访问学者,德国德累斯顿理工大学低温物理研究所做“洪堡学者”。2001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批校长直聘教授, 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教育部仿生智能界面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航应用化学学科责任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中国颗粒学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无机盐专业学科带头人,国家基金委第十二、十四届材料工程学部材料评审组成员,教育部胶体与界面化学应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研究方向集中在纳米材料的制备、微结构表征和特性研究方面。承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国家“863”项目、国家“973”课题等多项课题。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化学、材料领域重要期刊(如:J. Am. Chem. Soc., Adv. Mater.,Nanoletters)等上发表170余篇SCI收录论文。指导的博士生的论文2篇获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 1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作为第一获奖人,2010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0 12:22 , Processed in 0.157267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