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李正操等阐释层状半导体芯片新材料的横向结电子器件应用

[复制链接]

100

主题

142

帖子

27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5-17 09:50:0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先进芯片是当前信息社会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最底层科技基石,掌握新一代芯片的材料、工艺、器件、设计、制造是相当长时间内科技战略创新的主战场之一。由于经典的几何微缩的摩尔定律在2003年90nm节点,和等效的摩尔定律在2020年7nm节点都相继失效,硅基晶体管的微缩速度大大降低,主要原因是晶体管在多个几何维度进入了亚10nm尺度,传统半导体材料的量子效应开始显现,继续微缩遇到了很大的材料、工艺、器件结构、制造良率和成本的挑战。因此,在后摩尔时代,如何通过基础研究,尤其是芯片新材料和新型器件的创新推动下一代高性能芯片的发展是当前最有挑战性的研究方向之一。
        以过渡金属二硫属化合物为代表的层状半导体材料是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芯片新材料之一,由多种层状半导体材料材料组成的横向结,例如同质结、异质结、混合多级结与超晶格结等,具有多种可调谐的电学与光学特性,为下一代高性能电子器件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自由度,也为开发基于新原理与结构的并超越传统半导体材料的新一代芯片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略。
        近日,结合团队在该领域的多项研究成果,材料学院王琛助理教授、李正操教授和物理系熊启华教授等系统提出横向层状半导体结的总体研究框架(图1),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近年来横向结的精细可控合成、电子结构调制与光学性能调控、新结构高性能逻辑器件与光电器件的原型器件和应用,并对困扰业界多年的横向结器件独特性能优势、最优横向结器件的结宽标准等争论焦点给与系统梳理,并为未来此类芯片新材料横向结的发展给出了系统分析和前景展望(图2)。
图1 横向层状半导体结的总体研究框架
图2 层状半导体横向结的核心研究脉络和广阔发展前景
        本工作围绕横向层状半导体结的可控合成、多维度性能调控与高性能器件制备,以“基于层状半导体横向结的新型电子器件应用(Lateral layered semiconductor multijunction for novel electronic devices)”为题,于4月28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材料领域高影响力期刊《皇家化学会评论》(Chemical Society Reviews)上。
        材料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张思勉和邓晓楠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材料学院王琛助理教授、李正操教授和物理系熊启华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材料学院吕瑞涛副教授、刘锴副教授也对本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相关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清华-佛山创新专项基金的支持。
        材料学院王琛助理教授课题组致力从芯片新材料与后摩尔集成芯片两个端口,多维度开展新型半导体材料、芯片互联材料、下一代半导体工艺、新原理高性能器件、多源异质集成微系统和新一代芯片的系统性基础研究和融合性应用研究。材料学院李正操教授课题组长期致力于材料设计与辐照效应、核能材料与系统安全等的研究。物理系熊启华教授课题组长期致力于凝聚态光谱学、超快光谱学、微腔增强光-物质相互作用、光子学和光电子学器件的研究。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9/D1CS01092A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
        李正操,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为材料辐照效应及应用、核材料的寿命与安全。2009年获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2010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2012年入选清华大学221人才计划,2013年入选国际辐照损伤机制委员会委员。现为国际(核电厂)维护科学与技术大会主席、CNPEC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家核电厂安全及可靠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19 23:55 , Processed in 0.111565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