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98|回复: 0

[材料资讯] 傅碧娜、张东辉等揭示化学反应中的“双漫游”机理

[复制链接]

86

主题

94

帖子

13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2
发表于 2021-5-12 08: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我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傅碧娜研究员、张东辉院士团队与大连理工大学韩永昌教授合作,发现了化学反应中的“双漫游(double-roaming)”机理。
  漫游(roaming)机理是化学反应中不寻常但很有趣的机理,通过漫游机理会导致意想不到的产物,并且其呈现的产物末态分布与传统的最小能量路径呈现的分布完全不同。尽管漫游机理在单分子解离和双分子碰撞反应中都有被发现和报道,但是在同一反应中的多重漫游途径却很罕见。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
  在本研究中,通过构建基于基本不变量-神经网络的高精度全维势能面和动力学计算,研究人员在重要的双分子燃烧反应“H+C2H2→H2+C2H”中发现了新奇的“双漫游”机理:一种漫游路径为C2H3即将解离成氢原子和乙炔分子(HCCH),但是并没有解离,而分离的氢原子在乙炔附近徘徊,最终从乙炔提取氢原子生成H2,该路径被命名为乙炔促进的漫游(acetylene-facilitated roaming,A-roaming);另一个漫游机制为氢原子从最初形成的C2H3迁移,随后C2H3即将解离成氢原子和亚乙烯基(H2CC),出去的H原子在亚乙烯基周围漫游,最后从亚乙烯基中抽取另一个H原子,该路径被命名为亚乙烯基促进的漫游(vinylidene-facilitated roaming,V-roaming)。在高碰撞能下,“双漫游”途径约占H2+C2H产物总积分截面的95%,其中乙炔促进的漫游途径占89%,亚乙烯基促进的漫游途径占6%。两种漫游路径都产生了高内能激发的C2H产物,而通过常规过渡态的直接抽取路径则产生较冷的C2H。该研究的计算结果为两种异构体(乙炔和亚乙烯基)在化学反应动力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在该双分子反应中漫游动力学的实验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Double-Roaming Dynamics in the H + C2H2 → H2 + C2H Reaction: Acetylene-Facilitated Roaming and Vinylidene-Facilitated Roaming”发表在《物理化学快报》(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上。该工作的第一作者是我所1113组2017级联培博士研究生付艳林。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B类先导专项“能源化学转化的本质与调控”等项目的支持。(文/图 付艳林)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jpclett.1c01045


      文章来源:大连化物所
       傅碧娜,2004年于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2009年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9年到美国埃默里(Emory)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以“所百人计划”引进回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先后获中科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中科院沈阳分院第四届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入选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等。201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
      张东辉于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学,1994年在纽约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在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后,于1997年加入新加坡国立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并于2000年晋升为副教授。2006年起入职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并于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该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气相和表面化学反应的理论和计算研究。至今已发表200多篇论文,其中包括Science 9篇,PNAS 5篇。曾获新加坡青年科学家奖(2000年), 新加坡国家科学奖(2003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及港澳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2003年),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6年),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4年)。
       韩永昌,1982年生,河北廊坊人,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原子与分子物理和分子反应动力学相关的理论研究,在Proc. Natl. Acad. Sci. (PNAS) , J. Am. Chem. Soc. (JACS) , Chem. Sci., J. Phys. Chem. Lett. , J. Chem. Phys., Phys. Rev. A, Phys. Chem. Chem. Phys.等国际著名SCI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大连理工大学星海优青等人才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任务1项、省部级项目3项、地市级项目1项。指导或协助指导研究生曾获得辽宁省优秀硕士论文奖、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术之星、国家奖学金等奖励。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 催化|主题: 1066, 订阅: 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18 10:16 , Processed in 0.097146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