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9|回复: 0

[材料资讯] 于吉红院士科研团队在固态锂空电池研发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复制链接]

166

主题

199

帖子

34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46
发表于 2021-4-22 14: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前,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于吉红院士研究团队在新型固态电解质及固态电池研发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成果以“A highly stable and flexible zeolite electrolyte solid-state Li–air battery”(基于分子筛电解质高稳定柔性固态锂空气电池)为题发表在《自然》上(Nature, 2021, DOI: 10.1038/s41586-021-03410-9)。
        锂空气电池具有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被誉为革命性电池技术。其中,固态锂空气电池较传统的液态锂空气电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固态电解质是固态电池的关键材料。适用于固态锂空气电池的固态电解质,除满足高离子电导率和良好的界面相容性外,还应满足:对空气成分稳定,使电池能够在空气中运行;抗氧化能力强,以抵抗电池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强氧化能力的氧还原中间体的腐蚀。而常见的无机固态电解质材料,如石榴石、钙钛矿、NASICON和硫化物等由于对环境空气成分或金属锂负极不稳定,不能满足固态锂空气电池实际运行的要求。更严重的是,常用固态电解质较高的电子电导率使金属锂易在电解质内部成核和生长,导致电池短路进而引发安全事故。兼具高稳定性和高环境适应性的固态电解质材料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固态锂空气电池的发展和应用。
       于吉红院士研究团队设计研制了一种基于分子筛薄膜的全新固态电解质材料,该电解质展现出高达2.7×10−4S cm−1的离子电导率、低至1.5×10−10S cm−1的电子电导率、以及对空气成分和锂负极的高度稳定性,有效解决了传统固态电解质材料的界面构建困难、内部锂枝晶和稳定性差等问题,并通过原位生长策略设计构建了一体化柔性固态锂空气电池(图1a)。得益于良好的“电解质-电极”低阻抗接触界面(图1b),该电池在实际空气环境中展现出12020 mAh g−1的超高容量和149次的超长循环寿命(500 mA g−1和1000 mAh g−1),远优于基于当前最稳定的NASICON型LAGP固态电解质的固态锂空气电池(12次),甚至优于同等条件下使用有机电解液的锂空气电池(102次)(图1c)。同时,该电池展现出优异的柔性、高的安全性和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图1d-f),并兼顾环境友好、成本低廉、工艺简单的生产需求。分子筛固态电解质的应用还有望拓展到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镁离子电池、钠空气电池等固态储能体系,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新型分子筛固态电解质的成功研制,为固态电解质材料和固态储能器件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分子筛基固态锂空气电池

分子筛基固态锂空气电池
图1:a,分子筛基固态锂空气电池一体化设计。b,分子筛固态电解质-碳纳米管正极一体化结构的扫描电镜图和透射电镜图。c,基于有机电解液、商用LAGP和分子筛固态 电解质的锂空气电池的循环寿命对比。d,厚度仅为0.33mm的固态锂空气电池的光学照片。e,固态锂空气电池的柔性。f,固态锂空气电池的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
        这一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1项目等支持。吉林大学为论文唯一完成单位。吉林大学化学学院于吉红教授和徐吉静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迟茜文为论文第一作者。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3410-9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
       于吉红,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于吉红院士1985年至1995年在吉林大学化学系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5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96年至1998年先后在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和日本东北大学物理系做博士后研究。1999年晋升为教授,200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7年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为Chem. Sci.副主编,Chem, ACS Cent. Sci., ACS Mater. Lett., Inorg. Chem.,Mater. Horiz.,EnergyChem, Natl. Sci. Rev.等期刊编委/顾问编委,国际分子筛协会理事、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分子筛专业委员会主任。
        徐吉静,吉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带头人,吉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近年来从事高比能锂空气电池方面的研究,致力于通过无机纳米材料的功能化设计、可控制备和物化特性调控,以解决现有锂空气电池领域的关键科学难题。近5年共发表SCI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包括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Nat. Commun.2篇、Nat. Energy 1篇、Angew. Chem. Int. Ed. 1篇、Adv. Mater. 2篇、Energy Environ. Sci. 1篇、ACS Cent.Sci.1篇、J. Mater. Chem. A 1篇。迄今为止,论文被他引3800余次,单篇最高引用375次, 2篇单篇引用超过300次,12篇论文入选 ESI 高引论文,个人H指数28。获授权发明专利和国防专利8项,在申请发明专利11项。承担或参加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获2018 年吉林省青年科技奖和 2013 年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3-29 19:41 , Processed in 0.092219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