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3|回复: 0

[材料资讯] 程建春和邹欣晔课题组在声学拓扑晶体绝缘体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复制链接]

205

主题

234

帖子

27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0
发表于 2020-12-22 17: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校物理学院声学研究所、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程建春和邹欣晔课题组在声人工结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基于声学拓扑晶体绝缘体,首次在不引入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的情况下,实现了具有"螺旋形"的高阶拓扑态。
       尽管传统声子晶体的缺陷态具有将声波局域在特定波导中传输的性质,但其强散射损耗和易被缺陷干扰的特性使得其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大局限性。近年来,拓扑绝缘体作为凝聚态物理中的研究热点之一,在经典波系统中也受到了十分广泛的关注,许多拓扑效应也在经典系统中得到了理论和实验验证。例如,通过引入环形气流打破时间反演对称实现声量子霍尔效应,或者利用平庸声子晶体与非平庸声子晶体的耦合来模拟Bernevig-Hughes-Zhang quantum well,进而实现声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由于拓扑晶体绝缘体可以同时具有多维度的高阶拓扑态,近期迅速得到了广泛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拓扑晶体

拓扑晶体
图1. (a) 实验结构图 (b) 理论模型示意图 (c) 理论模式能谱 (d)-(f) 三种角态场分布图

拓扑晶体

拓扑晶体
图2. (a) Armchair边界超元胞能带图 (b) 结构能谱图 (c) 实验图 (d) 边界态模式场分布图 (e) 角态模式场分布图

拓扑晶体

拓扑晶体
图3. (a)-(c) 等效理论模型示意图 (d)-(f) 能谱图

拓扑晶体

拓扑晶体
图4. (a) 具有两种角情况的结构示意图 (b) 能谱图 (c)-(d) 拓扑角态和共振角态示意图
        该工作首次基于声学拓扑晶体绝缘体理论预测并实验验证了"螺旋形"高阶拓扑态(helical higher-order topological states)的存在性。通过构建具有C6对称性的封闭Kakulene-like声学晶体结构,并降低其晶格对称性,进而将简并的双重狄拉克锥打开以诱导拓扑相变,从而实现了具有高阶拓扑态的声学拓扑晶体绝缘体。同时,狄拉克锥附近p模式和d模式的内禀赝自旋自由度和封闭结构的边缘处对称性的降低"天然"地保证了拓扑态以严格"螺旋形"的单一模式出现,而非类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的叠加模态。以该模式传输的高阶拓扑态能够以赝自旋的形式无损地被局域在结构的边界和角上,同时,赝自旋的存在又保证了高阶拓扑态的单向传输。该工作也理论预测并验证了拓扑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其他类拓扑态的模式,通过利用简单的等效模型,为解释"晶体系统中拓扑态的产生受晶体形状的影响"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拓扑晶体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的平台。
         图1展示了具有Armchair边界的六边形封闭拓扑晶体绝缘体的实验图、原理图以及理论计算结果,展示了结构中存在的三种高阶拓扑角态,具有不同能量(频率)的角态会以不同的模式出现在结构的角上。图2展示了该结构拓扑态模拟计算结果和实验测量结果:边界态和角态均以严格的"螺旋形"四极子模式存在于结构之中;同时,边界态可以实现无损单向传输。图3和图4分别展示了理论等效模型和在声学系统中的验证,证明了一些共振模态即使以角态的形式出现,也不具有赝自旋。
最新研究成果以"Helical Higher-Order Topological States in an Acoustic Crystalline Insulator"为题发表在2020年12月15日的Phy Rev Lett上[Phys Rev Lett, 125, 255502 (2020)。南京大学博士生杨彰昭为该文章第一作者,邹欣晔和程建春为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
        全文链接: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 ... sRevLett.125.255502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
         程建春,男,汉,江苏武进人,1961年2月,博士,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所长。1992年来先后主持和参加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十多项,包括国防“973” 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在国际会议和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此外,参加撰写国际系列专著《Progress in Photothermal and Photoacoust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编著《数学物理方程及其近似方法》(现代物理基础3,科学出版社, 2004年)和《理论物理导论》(科学出版社,2007)。
         邹欣晔,男,博士,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参与编写学术专著1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横向合作项目多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16 14:20 , Processed in 0.090089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