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董全峰课题组:“分子粘合剂”原位调控多硫化物形态

[复制链接]

103

主题

132

帖子

17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4 07:00:0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我院董全峰教授课题组在锂硫电池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Turning Soluble Polysulfide Intermediates Back into Solid State by a Molecule Binder in Li–S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ACS Nano上(DOI: 10.1021/acsnano.0c07240.)。
       锂硫电池是极具发展前景的下一代高比能储能体系,尽管国内外在这方面已经开展了很多研究工作,但该体系仍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可溶性多硫化物中间体的“穿梭效应”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它会造成容量的不可逆损失,无法长时间循环等,严重阻碍锂硫电池的发展和工业化应用进程。
       董全峰教授课题组在锂硫电池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 (Chem. Mater., 2015, 27, 2048−2055; Energy Environ. Sci., 2016, 9,1998; ACS Nano, 2017, 11, 6031-6039; ACS Nano, 2017,11,11417-11424;J. Am. Chem. Soc., 2018, 140, 3134-3138.) 。针对可溶性多硫化物中间体问题,该工作首次提出了“分子粘结剂”(MB)概念。通过引入醌氢化合物,调控其在锂硫电池体系原位生成醌锂分子,该分子具有和可溶性的多硫化物中间体结合形成固态的有机多硫化物复合物能力,即可通过此分子将溶解态多硫化物重新变回固态,并具有更快的硫转化反应动力学。这种方法带有根本性地控制了穿梭效应,保障了充放电过程中活性物质的保持率,大大提升了锂硫电池的性能。
       该研究工作是在董全峰教授和郑明森副教授的指导下,主要由我院2017级博士生樊孝祥完成,理论计算部分由袁汝明副教授完成,博士生雷杰、林晓东、崔学阳、徐攀等也参与了部分工作。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批准号:U1805254、21673196、21703186、U1705255、21773192)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nano.0c07240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
       董全峰,现任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厦大宝龙电池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高技术绿色材料发展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常务理事,《电池》杂志编委,中国电子学会化学与物理电源委员会委员。长期致力于新型化学电源和储能材料的研究。主持完成了福建省产学研联合开发项目 “锂锰材料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福建省重点项目“新型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工艺技术的研发”、“863”项目“锂二次电池关键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等。作为主要骨干参加完成了信息产业部“固态(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开发与产业化项目”。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子项目、福建省化学电源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项目。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19 23:55 , Processed in 0.086778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