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91|回复: 0

[材料资讯] 丁宝全课题组JACS:在利用DNA引导异质结构自组装方面取得新进展

[复制链接]

126

主题

152

帖子

18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0
发表于 2020-7-6 09: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丁宝全课题组在利用形状匹配策略调控DNA引导的异质结构自组装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Shape Complementarity Modulated Self-assembly of Nanoring and Nanosphere Hetero-nanostructures”于2020年6月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J. Am. Chem. Soc. 2020, DOI: 10.1021/jacs.0c04678)
  形状匹配在分子识别中至关重要,例如主-客体分子识别、酶与底物的识别,以及适配体与靶标的识别等。而纳米粒子的形状也可以强烈地影响纳米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决定纳米粒子的组装取向以及组装产物结构,并最终影响组装体的性质。形状匹配自组装策略在纳米粒子,特别是在不同形状的纳米粒子的自组装中很少被采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合成具有形状互补的纳米粒子以及引导粒子间的相互识别上存在的巨大挑战。因此开发新的基于形状匹配的自组装策略,用于特定异质结构的组装体构建很有必要。

金纳米环与金纳米球

金纳米环与金纳米球
                图1. 形状匹配策略调控DNA引导的金纳米环与金纳米球自组装示意图

金纳米环与金纳米球

金纳米环与金纳米球
                                  图2. 利用形状匹配调控DNA引导的纳米颗粒自组装,所构建土星,钻戒和蝴蝶结构型的金纳米环异质结构的电镜图
  在前期的工作中,丁宝全课题组通过调控DNA自组装结构表面指定位点的分子间作用,成功实现了金属及金属氧化物图案的可控排布(J. Am. Chem. Soc. 2019,141, 17968)及金属颗粒的可控组装(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2846; Nano Lett., 2017, 17, 7125)。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丁宝全课题组与复旦大学聂志鸿课题组合作,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利用形状匹配调控DNA引导自组装的策略用来构建基于金纳米环的异质结构。该研究报道了一种简单有效的策略,可以以较高产量实现尺寸可控、形貌均一的金纳米环的合成。利用DNA修饰的金纳米环与金纳米球的形状匹配策略进行自组装,构建了具有明确几何构型的不同金纳米环异质结构,例如;土星、钻戒和蝴蝶结构型的纳米结构。其组装规则是通过金纳米环和金纳米球的尺寸形状匹配度进行调控,并通过纳米粒子间DNA的碱基互补识别进行驱动。通过单颗粒暗场光学测量,该研究也实现了金纳米环异质结构中由于金环的对称性破缺产生的四级暗模式的观测。该策略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具有互补形状的纳米粒子的自组装,并将为纳米粒子的可控组装、光学元件的相互作用研究以及等离子体光学器件的发展提供经验和范例。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研究员李娜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丁宝全研究员和复旦大学的聂志鸿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B) 等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0c04678


      文章来源: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丁宝全, 200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2006年9月在美国纽约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导师Nadrian C. Seeman 教授。其后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试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合作者为 Jeffrey Bokor 教授。2009年10月到2010年10月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作研究助理教授,合作者Hao Yan教授。2010年11月进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被聘为“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聂志鸿博士,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全职)。2000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2003 年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获硕士学位(导师为安立佳院士),2008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导师为Eugenia Kumacheva院士),2008-2010年于哈佛大学George M. Whiteside院士课题组进行NSERC博士后研究。2011年受聘为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助理教授,于2017年获得终身教职,随后于2018年全职加入复旦大学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聚合物和粒子合成与自组装、生物成像与药物释放、仿生复合材料、微流控等。迄今在Nat. Materials., Nat. Nanotech., 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论文被引用10000余次,多项成果被 Nature,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Photonics, C&EN News,Chemistry World,Science Watch等杂志或媒体重点报道。曾获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Career Award、美国3M公司青年教授奖、美国化学会石油研究基金青年教授奖、马里兰大学优秀教授奖等。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 JACS|主题: 517, 订阅: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19 04:20 , Processed in 0.090235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