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邓德会课题组《德国应用化学》:二维硫化钼限域铑原子的距离协同催化效应

[复制链接]

128

主题

177

帖子

29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5-7 15:23:0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与能源小分子转化创新特区组研究员邓德会、副研究员于良团队提出二维硫化钼(MoS2)限域铑原子的距离协同效应,利用铑单原子之间的距离来调控二维MoS2面内硫原子的电子结构和催化活性,从而实现高效电催化析氢(HER)性能。该工作为深入认识二维MoS2限域单原子的催化活性调控机制以及设计新型高效电解水析氢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
  MoS2作为一种典型的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其边缘结构具有适中的氢吸附强度而显示良好的HER活性,因而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有潜力的、可替代贵金属Pt的非贵金属HER催化剂。然而,位于MoS2面内的大量S原子对HER反应却是惰性的,而边缘活性位的数目又非常有限。因此,开发能够有效激发并优化MoS2面内S活性的手段对于增加MoS2的催化活性位数目、提高其催化HER活性具有重要意义,但却极具挑战性。
  邓德会团队长期聚焦二维催化材料的表界面调控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并实现MoS2晶格限域的金属杂原子来激发其面内S原子的催化活性(Energy Environ. Sci. , 2015, 8, 1594;Nat. Nanotechnol. , 2016, 11, 218;Nat. Commun. , 2017, 8, 14430;Nano Energy, 2019, 61, 611;Chem. Rev. , 2019, 119, 1806)。该策略能够有效地提高MoS2催化HER的性能。然而,如何精确调控并优化面内硫的活性仍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该团队最新的研究显示MoS2晶格限域单原子Rh之间的距离协同效应能够有效调控并优化面内S原子的反应活性,从而显著提高其HER催化活性。研究团队通过控制Rh原子的浓度来改变Rh原子间的平均距离,发现Rh原子间距与HER活性之间存在奇特的“火山型曲线”关系。当MoS2晶格内Rh原子的质量分数达到适中的4.8%时,催化剂的HER反应活性达到最高,产生10 mA cm-2电流密度仅需67 mV过电位。该活性超过了绝大多数已报道的MoS2基材料在酸性体系下的催化活性,并接近了商业化40% Pt/C催化剂的活性。同时,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发现,MoS2晶格限域Rh原子激发了Rh近邻S原子的活性,且Rh原子间距与S原子对氢的吸附自由能之间也呈现出“火山型曲线”关系,即当限域的Rh原子间距适中时,面内S原子活性位对氢的吸附能最优(更接近0 eV),达到最高的HER催化活性。该工作揭示了MoS2限域Rh单原子之间的距离协同效应对面内S原子电子结构及催化活性的调控与优化机制,为设计与优化MoS2基新型催化剂提供了借鉴。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上。上述工作得到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重大项目,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合作基金项目、教育部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2011.iChEM)的资助。
       文章来源:大连化物所
       邓德会,男,中共党员,博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百人计划”,张大煜青年学者。2007年于四川大学获双学士学位,师从石碧院士、廖学品教授;2013年于中科院大学获博士学位,师从包信和院士、潘秀莲研究员;2013年破格入选大连化物所“百人计划”,副研究员,2015年受聘为厦门大学iChEM研究员,2015 -201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合作导师:戴宏杰院士),2017年破格晋升为大连化物所研究员。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0 11:21 , Processed in 0.117473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