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25|回复: 0

[材料资讯] 王成新教授团队在可应用于极端环境下的柔性纳米电缆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复制链接]

232

主题

304

帖子

51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12
发表于 2020-4-9 07: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成新教授团队在可应用于极端环境下的柔性纳米电缆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工作近期以Millimeters long super flexible Mn5Si3@SiO2 electrical nanocables applicable in harsh environments为题发表在Nat. Comm.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孙勇研究员为第一作者,王成新教授为通讯作者。此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大力资助。
       纳米互连导线是微电子、纳电子功能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电导率、耐受高电流密度、柔性以及优异的理化稳定性代表其先进的品质因数。一直以来,针对金属银、铜纳米线的相关研究较多。然而,没有绝缘层的裸露金属线无法直接用于输电线路,另一方面金属活泼的理化特性使其极易被氧化,无法在酸性甚至潮湿环境中应用。
纳米电缆.jpg
图1.(a) Mn5Si3@SiO2纳米电缆的扫描电镜照片;(b) 单根线的柔性展示;(c)核壳结构展示;(d) 单根纳米电缆在300℃左右带动红色发光二极管工作;(e)  器件衬底的红外热成像;(f) I-V特性;(g) 高温下长时间工作电流稳定性调查。
       从理化特性来讲,金属硅化物同样拥有出色的电导率,同时展现出更好的稳定性。近日,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孙勇研究员、王成新教授研究团队发展了一种Si-Mn-O玻璃态物质中控制Si-Mn形核、生长的动力学方法,实现了毫米级长度的Mn5Si3 @SiO2柔性纳米电缆(图1)。单根纳米线中,不论壳层厚度、还是电芯尺寸均表现出令人吃惊的均匀性(尺寸波动<4%),同时展现出极好的柔性与自支撑特性,不同弯曲程度下电阻几乎没有任何变化。统计电阻率数值为1.28 - 3.84×10-6 Ω—m,最大耐受电流为1.22 - 3.54×107 A cm-2,分别为同等测试条件下同等尺寸银纳米线的10倍与1/3。这样一根导线在300℃的温度下,24小时的测试时间内,电阻率保持不变,证明其能够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正常工作。
       如图2所示,在1 mol/L的HCl溶液中模拟强酸性环境,发现I-V特性几乎和空气环境中一致;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原位监测导线在溶液中的电学特性变化,发现性能并无衰退。进一步,在溶液中外加矩形波电场,模拟复杂的外部干扰信号,导线仅由于电容效应发生十分微小的电阻变化。另外,同样考察了其耐氧化特性,放在30%双氧水溶液中20小时,电阻未发生明显变化。上述实验数据充分证明所设计的复合纳米电缆能够在高温、酸性及强氧化性等极端环境下正常工作,同时能够抵抗复杂的电场信号干扰。

电学特性表征

电学特性表征
图2. (a) 盐酸溶液中电学特性表征用器件制作示意图;(b) 实物图,蓝绿色部分为树脂封装;(c) 导线局部放大图;(d) 空气中,浸泡在HCl溶液中的I-V特性;(e) 长时间浸泡在HCl溶液中的电流稳定性调查;(f) 外加矩形波信号,原位观测导线电流;(g) 30%双氧水溶液中浸泡不同时间后的I-V特性。
       论文网址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4244-5.pdf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
        王成新,现任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12月毕业于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并获理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金刚石基的宽禁带半导体异质结及相关理论研究;2005年5月于中山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出站;2005年6月-2007年6月,日本东京工业大学JSPS特别研究员(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资助);2007年6月,入选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受聘于中山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年来,一直从事低维光电功能材料设计应用及相关理论研究.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3-29 00:18 , Processed in 0.108794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