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梅永丰教授课题组在功能薄膜三维卷曲构造方面取得进展

[复制链接]

43

主题

75

帖子

11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3 08:30:0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纳米技术的发展,研究者们逐渐将目光从传统的平面二维微纳结构转向立体的三维微纳结构。由各种材料构筑而成的三维微纳结构拥有更高的集成密度和平面结构无法实现的复杂功能。复旦大学梅永丰教授课题组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狄增峰研究员课题组和东南大学邱腾教授课题组合作,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液滴嵌入的纳米薄膜剥离技术,实现了对纳米薄膜卷曲行为的精确控制和卷曲三维微纳结构的大规模制备。这一方法为三维微纳结构提供了一种简便、低成本、普适、可控的制备方案。相关研究成果以“Microdroplet-guided intercalation and deterministic delamination towards intelligent rolling origami”为题发表在《自然》子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论文主要由胥博瑞博士,张馨缘本科生和田子傲副研究员合作完成,韩迪博士对该工作有重要贡献。
       利用这一方法制备卷曲三维微纳结构的过程十分简单。仅需将一滴液体滴加在图形化沉积的多层纳米薄膜样品上,纳米薄膜便会在接触到液体的瞬间从基底剥离卷曲形成各种三维结构。而液体在样品表面的流动扩散会不断剥离每一个接触到的纳米薄膜,完成规模化的制备过程。通过不同的基底材料设计,这一方法成功应用于各种金属及氧化物体系的三维微纳结构的制备。为了实现对纳米薄膜卷曲行为的精确控制,研究团队利用与微操作系统相连接的毛细管控制样品表面的微液滴运动以精确设定液体与纳米薄膜的接触剥离点,使纳米薄膜摆脱了图形和材料的限制,能够沿着任意方向进行卷曲。结合纳米薄膜的图案设计,完成了各种复杂三维结构的设计和制备。研究团队充分利用了这一新颖的制备方式构筑不同材料的三维微纳结构,展示了其在气体传感、光学谐振腔、微纳马达及机器领域的应用潜力。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3011-w


       梅永丰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教授、博导。1999年和2002年于南京大学物理学系分别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2005年于香港城市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系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5-2007年在德国斯图加特马克思普朗克协会固态研究所担任博士后,2007-2010年在德国德累斯顿莱布尼茨协会固态与材料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和课题组长,2010年开始担任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教授、博导。先后获得上海市浦江人才(2011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2年)、上海市曙光学者(2012年)和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3年)。目前研究方向为新型无机纳米薄膜材料研究,近几年将纳米薄膜材料运用到光学微腔,光流体探测,微纳光电效应,微纳机器人学,柔性无机电子学等方面开展工作。在Chem. Soc. Rev.、Phys. Rev. Lett.、Adv. Mater.、Nano Lett.、Small等学术期刊上已发表SCI论文140多篇,他引超过2000次,担任Nanotechnology等国际学术杂志客座编辑以及多个国际学术会议主席。
      邱腾,1979年5月生,东南大学教授。2007年7月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凝聚态物理专业。多次赴香港城市大学物理与材料系参与合作研究,主要从事国家优先发展方向硅基纳米半导体发光材料的微结构和发光机理以及贵金属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特性的研究。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19 11:34 , Processed in 0.088086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