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朱亮亮课题组ACS Nano: 超分子有机凝胶用于构筑大范围肉眼可视对映体识别体系

[复制链接]

10

主题

20

帖子

2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0 09:09:0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映体识别在有机化学,药物化学,材料化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日,朱亮亮研究团队提出一种用于广泛识别手性对映体的超分子凝胶策略,通过分子间手性传递以及嵌段共聚物微相分离的协同作用从结构层面而非化学层面来扩大手性对映体的识别,并通过超分子凝胶的塌陷使手性识别具有肉眼可视性。
       仿照自然界中的手性结构,人工手性体系在手性传感器,不对称催化,手性光电器件,对映体分化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对映分化通常依赖于手性材料与引入的立体异构体之间的某些立体选择性相互作用,因此当前的人工手性体系通常仅对一种或几种手性异构体具有特定的对映选择性。一些研究者利用对映体分子与手性凝胶因子特定的不对称取代反应构筑可视的手性拆分凝胶结构(J. Am. Chem. Soc., 2010, 132, 7297;Adv. Mater., 2013, 25, 5304, etc.),然而通过单一材料设计来感测一系列手性物种的单一对映异构体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面对这一挑战,朱亮亮团队设计出分层共组装体系以充分放大有机凝胶与对映体结构的立体选择性相互作用。他们将具有轴手性的分子“连接器”—带有咪唑基修饰的联萘基衍生物(R)-DN通过氢键作用与非手性嵌段共聚物PS-b-PAA在乙醇中发生共组装,手性传递作用诱导形成具有相分离结构的扭曲纳米纤维。嵌段共聚物的微相分离结构有效的将联萘基团分隔开来,使超分子结构具有荧光增强、圆二色信号(CD)和圆偏振发光(CPL)放大效应。
       在这样的超分子结构中,手性“连接器”充当凝胶的交联纳米纤维中的支架,使凝胶具有高度的对映体敏感性,在加入一系列微量的(S)-对映体(原子手性、轴手性、点手性、手性聚合物等)后凝胶发生塌陷,扭曲纤维结构转变为胶束状,并伴随着凝胶荧光发射猝灭和CPL信号的削弱。
       这项工作将手性结构传递与嵌段共聚物微相分离相结合,构筑出对不对称手性分子具有高敏感性立体选择性相互作用的超分子凝胶体系,为对映异构体的可视化识别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且适用范围广的手段。
       相关成果以“Chirality Transfer in Co-Assembled Organogels Enabling Wide-Range Naked-Eye Enantiodifferentiation” 近日发表在ACS Nano上 (DOI: 10.1021/acsnano.9b06250)。该工作的第一作者是岳兵兵博士,于复旦大学毕业后在上海理工大学任教。
      全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acsnano.9b06250


       手性分子是指与其镜像不相同不能互相重合的具有一定构型或构象的分子。手性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手”(Cheiro),由Cahn等提出用“手性”表达旋光性分子和其镜影不能相叠的立体形象的关系。手性等于左右手的关系,彼此不能互相重合。所有的手性分子都具有光学活性,同时所有具有光学活性的化合物的分子,都是手性分子。手性分子包括不具有任何对称因素的不对称分子和具有简单对称轴而不具有其他对称因素的非对称分子。


       朱亮亮课题组主要致力于在超分子组装的基础上探索和构建先进的动态调控体系,围绕分子发光能级和手性调控等问题,运用多学科手段将不同的刺激响应行为与超分子共组装手段结合,以促进超分子纳米结构在多色发光转换、高灵敏度光学检测、选择性成像和生物治疗等前沿领域的应用,目前在Proc. Natl. Acad. Sci. USA., 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Chem. Sci. 等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更多信息参见朱亮亮课题组网站:http://zll.fudan.edu.cn/)。
       朱亮亮,2015年起任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和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员,独立课题组负责人。入选中组部第12批青年##计划。担任《中国化学快报》第二届青年编委会有机高分子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以及《中国科学:化学》新一届青年编委。目前从事自组装应用光功能材料的研究。重点围绕有机和高分子光电材料发射性质的有效集成及不同发光机制的可控转换等关键问题,通过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共轭聚合物自组装和小分子单组分有序自组装等多种渠道方式实现对材料激发态和光电性质的调控,打造具有动态可控特色的新颖的化学和杂化发光材料体系。迄今在Science Advanc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dvanced Materials, Chemical Science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5 13:45 , Processed in 0.084466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