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聂越峰课题组Nature:制备出基于氧化物钙钛矿体系的新颖二维材料

[复制链接]

11

主题

21

帖子

2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6-6 16:45:5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京大学聂越峰教授课题组采用分子束外延技术对非层状结构的氧化物钙钛矿材料进行单原子层精度的生长与转移,结合王鹏教授课题组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结构分析,成功制备出基于氧化物钙钛矿体系的新颖二维材料。由于氧化物钙钛矿体系具有优异的电子特性,该成果开启了一扇通往具有丰富强关联二维量子现象的大门。北京时间6月6日该成果以《单层氧化物钙钛矿二维晶体膜的实现》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这项研究成果由南京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和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据研究团队带头人潘晓晴教授介绍,自2004年石墨烯被发现以来,以其为代表的各类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由于具有丰富多样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在信息传输和能源存储器件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而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目前已知二维材料,无论是机械剥离还是人工生长,都依赖于其特殊的层状结构特性及原子层间的弱键合作用。尽管非层状结构的氧化物钙钛矿体系由于电子的强关联效应呈现出极为丰富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及其丰富多彩的量子现象,其原子层厚度的超薄二维材料的制备仍然是有待攻克重大难题。

2016年,斯坦福大学Harold Huang课题组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水溶性材料过渡层上生长钙钛矿氧化物薄膜,通过溶解过渡层的方式获得了自支撑的钙钛矿薄膜,为制备二维材料提供了新思路。然而,他们在尝试制备只有原子层厚度的超薄二维材料时碰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使得钙钛矿氧化物二维材料的探索又陷入了困境。

据潘晓晴解释,区别于斯坦福课题组所采用的脉冲激光沉积技术,聂越峰教授课题组采用了一种叫分子束外延的薄膜生长技术来制备氧化物钙钛矿二维材料。通过改进原位监控技术与采用高精度的逐层生长方法,成功实现了超薄氧化物钙钛矿薄膜的制备与转移的突破,获得原子层厚度的高质量氧化物钙钛矿二维材料。王鹏教授课题组利用多种先进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构分析技术实现了二维极限下电镜样品制备、层数标定和精细晶体结构表征,直接观测到钙钛矿BiFeO3薄膜在二维极限下出现若干新颖现象。这样重大突破性工作的实现得益于先进的分子束外延薄膜生长技术与亚原子分辨电子显微分析技术的有机结合及研究人员之间的密切合作。

据聂越峰介绍,电子在材料中的运动形式决定了材料的性能。在石墨烯等传统二维材料中,电子的运动相对自由,不太受其他电子的影响;而在很多氧化物钙钛矿材料中,电子之间存在很强的相互作用,正是这种电子间的强关联作用促成了包括高温超导在内的各种新奇的量子态。实现钙钛矿二维材料,在二维体系中加入这种电子间的强关联作用,有望获得更丰富而有趣的强关联二维量子现象及应用。

王鹏表示,高分辨电子显微镜技术在钙钛矿氧化物二维材料的发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大大得益于最近十年来球差校正技术和先进表征方法的飞速发展。“我们相信,在微观尺度上该二维材料中将有更多有趣和新颖的物理现象等待我们探索和发现。”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季殿祥与蔡嵩骅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聂越峰、王鹏与潘晓晴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合作团队学术带头人潘晓晴为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Henry Samueli 讲席教授兼南京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的E.Y. Tsymbal教授课题组和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潘晓晴教授课题组参与了本项目的合作研究。本工作还得到团队顾正彬副教授在样品制备、材料系吴迪教授在PFM样品表征方面的支持。本工作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江苏省“双创人才”等项目的资助,以及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功能材料设计原理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大力支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已故闵乃本院士对量子材料微结构研究中心的建立与发展给予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2016年该中心正式启动,旨在量子材料的微结构与物性方面的研究和面向新一代功能材料和器件的探索和开发。

(a-c)氧化物钙钛矿二维薄膜的制备与转移示意图;(d-g)不同晶向亚原子分辨结构表征;(h)氧化物钙钛矿二维材料中的丰富强关联二维量子态展望


聂越峰南京大学教授,博导。2011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物理系,之后加入康奈尔大学材料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氧化物分子束外延(MBE)及原位角分辨光电子谱(ARPES)研究复杂氧化物薄膜与界面的新颖关联量子现象。在Nature,Nat. Nanotech.,Nat. Mat., Nat. Comm.,及PRL 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潘晓晴,美国密西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南京大学教授。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Nature、Science及子刊、Adv. Mater.、PRL等发表论文250余篇,论文被引用8000千余次。获得美国科学基金会CAREER奖,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杰出青年基金奖,美国电子显微学会优秀论文奖,南京大学新星奖等。


分子束外延(MBE)是新发展起来的外延制膜方法,也是一种特殊的真空镀膜工艺。外延是一种制备单晶薄膜的新技术,它是在适当的衬底与合适的条件下,沿衬底材料晶轴方向逐层生长薄膜的方法。该技术的优点是:使用的衬底温度低,膜层生长速率慢,束流强度易于精确控制,膜层组分和掺杂浓度可随源的变化而迅速调整。用这种技术已能制备薄到几十个原子层的单晶薄膜,以及交替生长不同组分、不同掺杂的薄膜而形成的超薄层量子显微结构材料。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5 21:13 , Processed in 0.087116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