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2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高分子系邹应萍

[复制链接]

54

主题

65

帖子

6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5 17:33:1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邹应萍,女,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团队负责人,有机与高分子化学系副系主任。1998-2005年,湘潭大学攻读本科(导师: 王霞瑜教授)、硕士学位(导师: 谭松庭教授),200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导师:李永舫院士)。2008年至2010年加拿大拉瓦尔大学有机高分子材料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 Mario Leclerc教授,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2012年至201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研究(合作导师: 戴宏杰院士)。2014年8月至11月,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合作导师:戴宏杰院士)。2015年4月至9月美国硅谷访问,2017年8月美国洛杉矶访问。2008年至今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师。
邹应萍
教授 、研究生导师 、博士生导师
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入职时间:2008年07月01日
学位:博士学位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电子邮件:yingpingzou@csu.edu.cn
办公地点:新校区化学化工院536室




个人简历
  在有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方向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多项国家级课题。近年来公开发表光电有机高分子相关SCI论文100余篇,其中一作/通讯作者(SCI论文70余篇): Nature.Commun,J.Am.Chem.Soc, Adv. Mater, Nano. Energy, Adv.Funct.Mater, Macromolecules, Chem Com等影响因子大于4的国际期刊上发表40余篇。引用4000余次,H指数为33。授权3项国际专利和4项中国专利。指导或联合指导的研究生多人次获得各级奖励,其中刘波获2011年度教育部学术新人奖及湖南省优秀博士论文,刘波,彭博,杨苗,陈学文,袁俊,邱贝贝分获2012,2013,2014, 2015,2017,2018年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在国内国际会议做邀请报告10余次。
发表论文见: https://xues.glgoo.com/citations?user=6DYg-UcAAAAJ&hl=zh-CN&oi=ao


招生学科: 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
主讲课程: 本科生《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有机化学双语教学》,《有机化学实验》


   热忱欢迎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及本科生加入研究团队。
博士后除享受学校的基本待遇(12万年薪+博士后公寓)外,课题组将额外提供丰富的薪酬,较优秀者年薪20-30万,此外还将提供个人发展空间及众多国际合作交流的机会。2016-2017年计划招收2-4名博士后。
课题组招聘研究助理若干名。
   欢迎联系:yingpingzou@csu.edu.cn.
研究方向
•  [1]    有机/聚合物太阳电池  
•  [2]   有机/高分子荧光成像
•  [3]   有机/高分子生物传感
•  [4]    精细化工中间体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 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合成与相关应用。
代表性成果:
1)通过简便的方法合成噻吩并吡咯二酮(TPD)电子受体单元,在国际上首次将TPD引入光伏聚合物中,在1 cm2面积上获得5.5%的转化效率(2010年),为当时国际领先水平。这一系列TPD类聚合物具有易制备,产率高,稳定性高及效率重复性好的特点。此类聚合物太阳电池效率已突破10% (WO2011/063534A1,J. Am. Chem. Soc. 2010, 132 , 5330,引用达600余次,高被引论文)。
2)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合作,制备出具有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高亮度NIR-II成像呋喃稠环基高分子pDA,利用其高发光量子产率,实现了小鼠腿部动脉血流的超快实时追踪,其超快的时间分辨率能够通过对小鼠腿部动脉血管中共轭高分子的位置和荧光强度的观测获得类似于心电图的精确测量。此研究为国际上首次将共轭高分子用于NIR-II荧光成像这一新领域(US  2016/0216252A1,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4, 5, 4206,引用130余次)。
3)率先设计合成基于吡咯并吡咯二酮(DPP)的聚(2,7-咔唑)光伏材料,空穴迁移率达到0.02 cm2/Vs,开关比为106 ,制备了富勒烯聚合物太阳电池,在1 cm2面积上转换效率为3.2%,进一步合成了一系列DPP基D-A低能隙聚合物,研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表明不同的给体单元能够调控吸收和能级,从而获得高效稳定聚合物太阳电池材料(Macromolecules 2009, 42, 2891,高被引论文;Macromolecules 2009, 42, 6361);在此基础上,较先合成了一个类DPP的受体单元-异靛。将不同给体单元与异靛共聚得到了一系列宽吸收,低能隙的深色聚合物,在太阳电池和光电存储器件上显示较好的性能(Polym. Chem., 2011, 2, 1156; Appl. Phys. Lett., 2011, 98, 063303)。
4)率先将苯并三氮唑受体单元引入到聚合物光伏材料中,此后多个课题组进入苯并三唑基光伏材料的研究,目前基于苯并三唑基聚合物效率已超过12%,达到国际领先水平(Polym. Chem., 2010, 1, 1441)。
5)率先制备四氟代喹喔啉电子受体单元,将其与稠环电子给体单元共聚得到高效聚合物太阳电池给体,富勒烯太阳电池具有高Voc和FF,效率达到8.6% ( Chem. Commun., 2016, 52, 6881, 内封底,高被引论文) ,反向器件达到9%以上。将其用于非富勒烯太阳电池,效率超过9%,且Voc 接近1 V(Nano Energy, 2016, 30,312)。首次合成六氟代喹喔啉基聚合物,用于非富烯太阳电池,单层器件效率超过10%,与多个新型非富勒烯受体共混,无添加剂时效率稳定在9%以上(J. Mater.Chem. A, 2017, 5, 11286; ACS AMI, 2017, 9, 18816 )。在此基础上,又制备了氟代噻吩喹喔啉基聚合物,获得了10.5%的效率(J. Mater.Chem. A, 2018, 6, 3074),此类氟代喹喔啉聚合物在富勒烯和非富勒烯体系中均表现出优异的光伏性能。研究表明通过将喹喔啉主侧链同时氟化可以获得高迁移率的高效光伏聚合物。应邀撰写喹喔啉基光伏聚合物综述(J. Mater. Chem. C, 2017, 5,1858;高被引论文)。
6)较先开展了苯并二呋喃(BDF)电子给体单元的研究,将苯并二呋喃取代经典的苯并二噻吩作为给体单元,与不同的电子受体单元共聚,制备了一系列苯并二呋喃基聚合物,这类光伏聚合物的效率稳定在4%以上,是一类优异的电子给体单元(Macromolecules, 2012, 45, 6898; J.Mater. Chem., 2012, 22, 17724)。目前BDF聚合物效率已接近10%,在呋喃稠环光电材料化学领域撰写综述(化学学报, 2017, 75,257)。
7)较先制备了一系列新型非富勒烯受体,其中ITTC, 用组内聚合物给体,制备太阳电池,无添加剂时实现10%以上单层太阳电池转化效率(FF>0.70, Voc> 0.90 V, Jsc>16 mAcm-2),效率基本稳定在9%以上(Adv. Sci., 2017, 4, 1700152; J. Mater.Chem. A, 2017, 5, 11286) 。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5

帖子

2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9
沙发
发表于 2019-3-22 16:46:32 | 只看该作者
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IF = 21.95)在线发表了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邹应萍教授课题组在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的最新进展,论文题目为“Fused benzothiadiazole: a building block forn-type organic acceptor to achieve high-performance organic solar cells”。
  具有质轻、柔性、可制成半透明以及可大面积制备等显著特点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是新一代光伏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过程中,活性层材料的研发对提高器件综合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邹应萍教授课题组基于前期提出的A-DA’D-A非富勒烯分子设计策略,通过化学合成手段将经典有机缺电子单元苯并噻二唑作为A’引上述分子体系中,形成一种稠环DA’D中心核,与氰基茚满二酮缩合,获得A-DA’D-A型有机小分子受体光伏材料Y5。研究表明,Y5具有较合适的电化学能级和较窄的光学带隙(1.38 eV)以及优异的电子迁移率(2.11×10-4cm2·V-1·s-1)。
  材料普适性是器件进一步研究的关键,因此,基于Y5分子,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李永舫院士团队进行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合作,选用了5种不同类型不同带隙的经典给体聚合物与之共混,器件均获得了超过10%的能量转换效率(与PBDB-T共混,获得14.1%的两元单结器件效率),显示比明星非富勒烯受体分子ITIC更高的光伏性能,进一步从迁移率及能量无序度等方面解释不同共混体系性能的差异。该研究不仅证明了Y5材料的普适性,又从合成手段填补了苯并噻二唑基非富勒烯受体的高效应用实例。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15级博士生袁俊、2016级硕士生张云强周流洋,通讯作者为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邹应萍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李永舫院士,中南大学为第一单位和通讯单位。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联合资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8

帖子

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0
板凳
发表于 2019-6-20 16:39:08 | 只看该作者
2018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不对称喹喔啉聚合物给体的高效非富勒烯太阳电池
批准号        21875286        学科分类        ( B050804 )
负责人        邹应萍        职称                单位名称        中南大学
资助金额        65万元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起止年月        2019年01月01日 至 2022年12月31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98

帖子

14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1
地板
发表于 2019-9-15 21:41:27 | 只看该作者
报告题目:有机太阳能电池
报告人:邹应萍教授
中南大学
时间:9月15日(周日) 09:00-10:00
地点:厦门大学化报厅105教室


报告摘要:
以提高有机太阳电池效率为目的,围绕其中的几个关键科学问题,报告人致力于通过新的分子设计策略和引入新的结构单元来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给(D)/受(A)体材料,制备高性能有机太阳电池。在给体材料中,聚焦于A单元,最早将三种A单元(噻吩并吡咯二酮,苯并三氮唑和烷氧苯并噁唑)引入D-A型光伏聚合物中,已被同行跟踪并成为典型的A单元。此外报告人也是最早通过化学结构和官能团修饰方法来优化吸收,能级及聚集态的研究者之一,如首次在喹喔啉的的主侧链上引入F原子,系统研究结构、聚集态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在受体材料方面,在国际上首次将缺电子单元(A’)引入稠环受体中心核,提出了A-DA’D-A分子设计策略。基于此策略开发了高度可重复的高性能非富勒烯受体Y系列,匹配给体材料,多次刷新单结有机太阳电池的世界纪录,在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著名的“best research-cell efficiency chart”世界纪录表中,至今,中国(含港澳)在单结有机太阳电池领域共打点4次,申请人打点2次,且将单结有机太阳电池NREL权威认证效率不到一年时间提升了4个百分点,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实现了单结有机太阳电池16.5%(NREL验证)的世界记录效率。结果表明在有机太阳电池领域的发展过程中,报告人在材料化学和器件研究的一些重要方面推动了有机太阳电池的研究,为该领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报告人简介:
200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0年加拿大拉瓦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年至201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研究。2014年8月至11月,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2018年9月至10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高级访问学者。2008年至今中南大学教师,2014年2月破格晋升教授。近年来公开发表光电有机高分子材料化学方向相关SCI论文160余篇,其中一作/通讯作者在Nat.Commun(2篇), Joule(2篇), Adv.Mater(3篇) , J.Am.Chem.Soc及 Macromolecules(8篇)等SCI期刊上发表100余篇。SCI引用5900余次。第一发明人申请中国专利12项(授权8项);申请国际PCT专利4项(授权3项),实施转让专利1项。应邀在“SPIE2019 Optics&Photonics”, “81th Prague Meeting on Macromolecules”等国内外重要会议上作大会/邀请报告30余次。培养的研究生中,1人次获湖南省优秀博士论文和教育部学术新人奖,6人次获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


欢迎有兴趣的老师和同学参加!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化工学院
2019年9月15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0 10:15 , Processed in 0.090227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