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2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沈家骢

[复制链接]

79

主题

87

帖子

9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6 14:17:5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沈家骢,吉林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31年出生,浙江绍兴人。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同年开始在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化学系任教,1983年晋升教授。1984-1985年作为客座教授在美国犹他(Utah)大学化学系进行阴离子聚合动力学的研究。1985-1990年任吉林大学副校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7年任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任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副主编,国家教育部科技司化学学部组长。



沈家骢
职  称:院士
专  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研究方向:
1. 微观聚合反应动力学与反应统计理论
2. 超分子层状结构与功能
3.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
4. 酶模拟与聚合物仿生材料
联系方式
邮 箱:sjc@zju.edu.cn
办公室:吉林大学无机超分子楼A505
个人简历


研究兴趣
1. 微观聚合反应动力学与反应统计理论
2. 超分子层状结构与功能
3.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
4. 酶模拟与聚合物仿生材料
荣誉奖励
1.198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高分子缩聚、加聚和交联反应统计理论
2.1988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Jμ型高效GPC填料
3.1999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有机聚合物超薄膜组装与功能
4.2001年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基础研究
5.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有机、聚合物体系的组装与功能
6.200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新概念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7.201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具有微、纳结构特征的聚合物复合光功能材料的合成与构筑
代表性论文
重要著作:
1.《超分子层状结构-组装与功能》,科学出版社,2003.
2.《加聚反应微观动力学-反应机理与分子量分布的关联》,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
3.《高分子反应统计理论》,科学出版社,1985.
4.Self-assembled ultrathin films: from layered nanoarchitectures to functional assemblies, Adv. Mater.,
1999, 11, 1139.
5.Polymeric nanostructured composite films, Pure Appl. Chem., 2000, 72, 147.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9

帖子

2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3
沙发
发表于 2019-4-12 17:03:16 | 只看该作者
  超分子组装是自下而上创造新物质和产生新功能的重要手段。利用该方法可以构筑多级组装结构,获得动态、多功能及高性能的超分子材料。超分子材料中分子间的可逆弱相互作用为组装体的结构形态与功能调控提供了可能,从而赋予材料以刺激响应性以及自修复等优异性能。
  在分子化学研究中,人们在不断深化对经典化学键认识的同时,也更多地认识到了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到了20世纪70年代,法国的J. M. Lehn教授提出超分子化学的概念,并因此在1987年与其他两位美国学者一起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将超分子化学、分子识别和主客体化学推向科学发展的前沿,从此开启了人类利用超分子化学认识世界的新层面。到了今天,超分子相互作用不仅被各个领域的科学家广泛接受,而且被用于获得大量用传统方法难以获得的新材料。吉林大学的研究集体在国际合作中,在德国科学院院士H.Ringsdorf教授(德国Mainz大学)和法国科学院院士J. M. Lehn教授(法国Strasbourg大学)等的引领下,于20世纪80年代末进入超分子化学研究领域。为了推动超分子研究在国内的开展,吉林大学沈家骢教授和张希教授与两位国际先驱者于90年代共同组织了包括“超分子体系香山科学会议”在内的一系列超分子化学方面的国际会议,以超分子体系(supramolecular system)为中心课题,不仅提高了对超分子发展的认识,也在国内培养了一批研究骨干,有效地推动了国内相关研究的快速发展。
  吉林大学的超分子体系研究以层层组装复合膜与纳米微粒为起点,以能源材料(发光)为重点,聚焦在超分子结构构筑与功能导向的超分子材料,并以发现新结构作基础、功能扩展和材料导向为目标。研究集体依托“超分子结构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展工作,并于2010年正式升格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围绕超分子材料的核心目标,从基础做起,开展系统研究。目前已经发展和建立了若干个超分子材料体系,如超分子光电材料体系、以金属-离子簇为基元的无机-有机杂化体系、微粒复合材料体系、精准组装动态材料体系,以及蛋白质组装体系等,这些都将在本书逐章加以介绍。这些体系为材料研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实验方法方面,发展了可以用于超分子材料表征的半导体拉曼增强光谱和单分子力学谱。
  超分子材料集成了分子自身的结构信息和功能信息,亦利用分子间相互作用实现了对分子组装体的动态控制和功能协同,既有宏观表现,又可以将结构控制在微纳尺度,是未来高性能材料的突破口与新起点。实验室经过十几年的潜心研究积累,形成了对超分子材料作为很有潜力的新型材料的多方面认识,其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1)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力(简称超分子力),具有加和性与协同性,加和起来的超分子力很强,可使材料形成稳定的拓扑结构;强作用可在外场作用下化解为弱作用;超分子力还具有高刺激响应性和很强的环境依赖性。
  (2)超分子力通过组装与自组装过程形成超分子结构,超分子的组装过程是结构基元通过超分子力结合的过程,或是动态的分子识别的过程。该过程具有动态平衡性质,使超分子结构具有多元结构的特征,形成具有不同结构、不同状态、不同组成的特殊组装体。组装过程主要包括:组装与解组装、界面组装、具有耗散结构的非平衡态组装过程等,不同的组装过程可以产生不同的超分子结构及相关的结构细节。
  (3)超分子结构与分子结构相互依存于多维空间之中,形成超分子体系。超分子体系是多元结构与功能的结合体,可以把不同功能的结构结合在一起,如有机与无机、刚性与柔性、亲水与亲油的结合等,将多种性能迥异或相反的结构联系在一起,或称之为对立的统一与转化;动态与静态的结合,使纳米环、螺旋纤维、纳米管及二维材料之间存在动态转化与动态平衡,使蛋白质等天然和合成材料体系中的超分子结构还具有自修复、自适应等高精度结构调节的特征。
  (4)超分子结构基于超分子力的环境(外场)依赖性,赋予结构高响应性,包括不同时间尺度的响应性,有可能形成超分子芯片、多重响应体系,这就要求发展提高超分子力及超分子结构测试灵敏度的方法,如半导体拉曼增强光谱、单分子力学谱、氢键的超分子谱学等。
  (5)超分子材料是由超分子力与超分子结构相组合而形成的超分子体系,具有特殊的功能,如具有弹性的单晶材料、柔性的多孔材料、油/水与水/油可转换的分离膜、不同孔径的螺旋通道、全色的单核电致发光材料、可改变孔径带开关的纳米管、自修复材料体、分子马达、纳米机器等,有很大的创新空间。
  (6)超分子体系是个复杂的体系,它包括基元的分子结构、超分子结构、多元组分与多种结构等。超分子体系的研究方法要从单纯依靠有限数据的实验结果,逐步向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实验结果及理论模拟与理论计算三者结合的研究方法转变。
  《超分子材料引论》即以此为背景,着重论述沈家骢院士及其所在的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在基于超分子理念的高性能光电材料、金属簇及其组装材料、生物超分子组装材料、超分子自修复材料以及超分子材料多尺度模拟和表征方法等领域所取得的主要进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2

帖子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4
板凳
发表于 2019-10-5 21:04:59 | 只看该作者
6月28日上午,沈家骢院士向吉林大学唐敖庆教育基金捐款签字仪式在吉林大学无机超分子楼401会议室举行。沈家骢院士及其夫人高蒨教授出席了捐款仪式。吉林大学校长张希院士,化学学院师生代表等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沈先生是吉林大学高分子学科的创始人之一,他推动了吉大超分子科学、有机电子学等新兴交叉研究方向的发展,创建了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培养了一批至今仍活跃在国内外不同岗位上的杰出化学人才”,张希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沈家骢院士为吉林大学化学学科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作为沈家骢院士的弟子,张希深情地回顾了他在沈家骢院士指导下走入科学之门、投身教育事业的经历,并代表学校向沈家骢院士的此次捐赠表达了感谢。“在吉林大学发展的历史上,唐敖庆先生是一座丰碑。作为唐先生的学生,沈先生一直极为关心、支持和推动唐敖庆教育基金的建立和发展,希望通过奖掖后学来弘扬唐先生的科教兴国和爱国奉献精神。这次沈先生再次捐赠100万元,不仅体现了他一直以来对唐先生的敬仰和怀念,更体现了他深深的吉大情怀。希望吉大化学全体老师和同学们,以唐敖庆先生、沈家骢先生等为榜样,不辜负前辈的期望,薪火相传,再创吉大化学的辉煌”,张希说。
     “一百万不能算是一大笔钱,至少还做不了一些大事”,88岁高龄的沈家骢院士谦虚地表示,“我希望在唐敖庆教育基金当中设立人才基金专项,鼓励青年人多作贡献,使基金在人才培养和科研队伍建设上能够做一点事”。他在致辞中希望基金会进一步拓宽捐款规模渠道,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吉大化学学科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希望学校、老师和同学们进一步学习研究唐敖庆先生的教育思想,把唐先生可贵的报国、治学和奉献精神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据了解,此次捐款已经是沈家骢院士第三次向吉林大学唐敖庆教育基金捐款了。2007年12月,为了解决吉林大学“唐敖庆奖学金”本金不足的问题,沈家骢院士和张希教授就将他们共同获得的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奖金50万元全部捐赠给了该奖学金。2008年7月,为了更好地纪念唐敖庆先生,弘扬他的崇高品德和治学精神,吉林大学唐敖庆教育基金会在沈家骢院士等人的积极倡议下正式成立。2016年6月,沈家骢院士个人再次捐款50万元用于唐敖庆教育基金的建设发展。2018年9月,沈家骢院士获吉林大学(力旺)终身成就奖,他当即就决定将奖金100万元全部捐赠给唐敖庆教育基金,用以奖励和引进科研人才,支持吉林大学和化学学科的人才培养工作,传承和弘扬唐敖庆精神。
       沈家骢院士1952年从浙江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吉林大学前身——东北人民大学化学系任教,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近70年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当中,他以唐敖庆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严谨治学,顽强攻关,殚精竭虑,淡泊名利,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人对初心的执着与坚守、使命与担当。三次捐款,只是沈家骢院士爱党报国,为祖国教育和科学事业、为吉林大学和吉林大学化学学科的建设发展辛勤奉献的缩影,值得吉林大学全校师生敬仰和学习。
化学学院、党委宣传部、校友联络和教育基金管理处、唐敖庆基金会等相关单位和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仪式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0 16:10 , Processed in 0.116607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