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79|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侯旭

  [复制链接]

586

主题

589

帖子

61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25 15:22:5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侯旭厦门大学教授,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福建省百人计划、首批闽江科学传播学者。2006年和2011年分别获四川大学医用高分子及人工器官系学士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博士学位。2012-2015年在美国哈佛大学Wyss仿生学院和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和访问学者研究。曾获中科院优博、Springer论文奖、哈佛大学博士后事业发展奖等、入选美国化学会SciFinder化学领域未来领袖。2015年10月加入厦门大学,担任仿生多尺度孔道研究课题组组长。

侯旭
电子邮箱:houx@xmu.edu.cn
办公室地址:化学楼横楼43
课题组网站:http://xuhougroup.xmu.edu.cn
个人简历:
教授(厦门大学 2015.10~至今)
博士后(哈佛大学2012~2015)
博士(国家纳米中心 2006~2011)
学士(四川大学 2002~2006)
所获荣誉:
美国化学会SciFinder化学领域未来领袖 (2014)
哈佛大学博士后事业发展奖 (2014)
美国国家博士后联盟旅行奖 (2013)
Springer 论文奖(2013)
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12)
全国卢嘉锡优秀研究生奖(2011)
全国胶体与界面化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1)
研究兴趣:
界面科学,薄膜科学与技术,多尺度孔道,微流控,仿生智能材料,传感器,电化学
近期主要代表论著:
Hou X (2016) Smart Gating Multi-Scale Pore/Channel-Based Members, Advanced Materials, doi: 10.1002/adma.201600797 (in press)
Hou X (2016) Design, Fabrication,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Smart and Advanced Materials, CRC PressUSA (Book)
Hou X, Hu Y, Grinthal A, Khan M, and Aizenberg J, (2015) Liquid-Based Gating Mechanism with Tunable Multiphase Selectivity and Antifouling Behaviour, Nature, 519, 70-73.
Hou X(2013) Bio-inspired Asymmetric Design and Building of Biomimetic Smart Single Nanochannels, Springer (Book)
Hou X, Zhang HC, Jiang L (2012) Building Bio-Inspired Artificial Functional Nanochannels: From Symmetric to Asymmetric Modification. Angewandte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51 (22):5296-5307.
Hou X, Guo W, Jiang L (2011) Biomimetic smart nanopores and nanochannels.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40 (5):2385-2401.
Hou X, Yang F, Li L, Song YL, Jiang L, Zhu DB (2010) A Biomimetic Asymmetric Responsive Single Nanochanne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32 (33):11736-11742.
Hou X, Liu YJ, Dong H, Yang F, Li L, Jiang L (2010) A pH-Gating Ionic Transport Nanodevice: Asymmetric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Single Nanochannels. Advanced Materials 22 (22):2440.
Hou X, Dong H, Zhu DB, Jiang L (2010) Fabrication of Stable Single Nanochannels with Controllable Ionic Rectification. Small 6 (3):361-365.
Hou X, Jiang L (2009) Learning from Nature: Building Bio-Inspired Smart Nanochannels. Acs Nano 3 (11):3339-3342.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主题

197

帖子

23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9
沙发
发表于 2018-3-29 11:29:12 | 只看该作者

基于动态液液界面的可控微孔系统


微孔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低的扩散阻力,近年来在能源输送、生物医学装置、废水处理、相分离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微孔材料易结垢,机械性能较差,不能自愈,以及可回收性低,限制了其进一步工业化应用。近期,侯旭教授课题组在Small(2018, DOI: 10.1002/smll.201703283)发表题为“Tunable Microscale Porous Systems with Dynamic Liquid Interfaces”的概念性论文(Concepts),首次提出基于动态液液界面的微孔系统(Liquid-Based Microscale Porous (LBMP) Systems),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并带来许多优异的性能:如抗污染、防滑、良好的透光性、自愈性、可回收等性能。

LBMP系统示意图
       该文系统介绍了LBMP体系,主要涉及如何获得具有动态液体界面的可调控多孔材料系统(主要包括基于液液动态界面的表面和膜),相比于固体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并希望LBMP系统能在生物医学、智能薄膜、物质分离、污水处理等实际应用领域带来新的机遇。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批准号:21673197、21621091、51706191),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第十二批“##计划”青年项目,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批准号:B16029)和厦门大学校长基金(项目批准号:20720170050)等资助与支持。

       课题组主页:http://xuhougroup.xmu.edu.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主题

197

帖子

23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9
板凳
发表于 2018-3-29 11:34:09 | 只看该作者

受生物启发柔性高分子弹性微通道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柔性微流控系统由于其可伸展/弯曲,通过与人体皮肤表面直接接触,可用于便携式可穿戴电子设备,为生命体征提供重要的参数。然而,由于柔性微流控系统复杂的制备工艺和基底材料的限制等巨大的技术挑战,是制约其应用的重要问题。同时,制备动态的且孔径可控的微流控系统仍然具有挑战。受到柔性血管的启发,侯旭教授课题组在弹性体高分子膜基材料微流控技术方面取得进展,其研究成果“Bioinspired Universal Flexible Elastomer-Based Microchannels”在Small(2018, DOI:10.1002/smll.201702170)发表。

       课题组展示了一个简单的方法制备柔性可拉伸的高分子弹性体微通道。他们选择一种高柔韧性和高粘附力的高分子材料,不仅可封装微流体通道,而且可以利用激光刻蚀等技术,在其表面制备各种复杂的微通道图案,作为重要的基底材料,制备出了多维度弹性体微通道,且孔径尺寸可以动态调控。这种弹性体微通道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可在未来传感应用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多维度仿生柔性微通道系统,且孔径可调控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批准号:21673197),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第十二批“##计划”青年项目,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批准号:B16029)和厦门大学校长基金(项目批准号:20720170050)等资助与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07

帖子

13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7
地板
发表于 2018-4-4 16:10:03 | 只看该作者
仿生抗污染微流控新技术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侯旭教授课题组与美国哈佛大学艾森伯格教授研究团队合作在仿生抗污染微流控新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其研究成果“Dynamic air/liquid pockets for guiding microscaleflow”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9, 733)。此外,课题组在恒压环境下的动态可控多相分离研究成果“Liquid gating elastomeric porous system with dynamically controllable gas/liquid transport”在美国科学促进会出版的Science Advances发表。
动物胃粘膜的屏蔽效应为课题组研究提供了新的灵感,动物胃粘膜屏障中的粘液细胞会分泌粘液保护其免受胃酸的侵蚀。

受此启发,课题组设计合成了具有动态复合液体的多孔高分子膜材料,并在其中构建微米通道,功能液体可以在微孔和微通道中动态流动。突破传统固/液材料界面设计的限制,应用全新的动态固/液/液界面设计制备液体复合高分子膜材料带来优异的抗污染性能,对无机物,有机物以及复合物甚至血液都具有很好的抗污作用。此外,由于微孔与微通道在一个尺度数量级,这样一来,复合功能液体在微孔和微通道中的临界压强阈值就在可以协同调控的范围内,从而获得特有的双门控调控微流体输运行为,为微流体输运控制在药物释放,微反应器,柔性机器人,生物/环境检测技术等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生物中的肺泡,充满了微米尺度的孔道,由液体填充了组织,气体通过充满液体的通道进入组织内部,进行气体交换。可弹性收缩的肺泡小孔,能够很好地实现压力梯度的液体门控开关。

受到该生物肺泡小孔的启发,课题组设计了仿生液体复合有机高分子弹性膜系统。此项研究首次将功能液体与有机高分子弹性体材料复合形成稳定的复合膜体系,用于在恒压环境下的可控多相输运与动态分离。其中,功能液体由毛细力稳定在弹性体多孔膜中,形成了一种液体门控,液体门控技术把传统固液界面的科学问题转移到液液界面,把液体作为动态“门”,来实现对物质的可控输运与分离。通过对弹性体材料孔径的动态调控和液固界面的协同作用,控制流体的输运性能。这一全新的复合材料设计思路有望应用于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燃料电池、多相流体系、多相微反应、仿生微流控、胶体颗粒的制备等领域。这一研究方向将对开发新一代的多相分离系统提供新材料和新技术手段,推动多相物质输运与分离技术的发展。

侯旭教授课题组致力于多尺度孔道材料的研究,提出了仿生多尺度智能门控的概念和多尺度界面的设计。仿生多尺度智能门控是指受到自然界中生物体的启发而开发的微/纳尺度的多孔膜材料,膜孔道受外界刺激,包括光、压力、pH、温度、湿度、电场及磁场等响应,能够实现膜孔道的打开和关闭,选择性地进行物质输运(Adv. Mater., 2016, 28, 7049-7064)。多尺度界面的设计则包括多尺度孔道表面的液体滑移表面的设计,多尺度孔道内固/液/液界面的设计,以及多尺度孔道内的动态滑移界面的设计(Small, 2018, 1703283;ACS Nano,2018, DOI:10.1021/acsnano.7b07923)。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批准号:21673197),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第十二批“##计划”青年项目,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批准号:B16029)和厦门大学校长基金(项目批准号:20720170050)等资助与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8-03194-z
http://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4/2/eaao67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

主题

125

帖子

16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3
5#
发表于 2018-5-7 08:56:18 | 只看该作者
201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第一批)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牵头承担单位        项目负责人        中央财政经费 (万元)        项目实施周期 (年)

2018YFA0209500        基于自焦耳热效应的碳纳米管抗腐蚀复合膜器件的海水淡化研究        厦门大学        侯旭        290        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50

帖子

5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5
6#
发表于 2018-5-21 08:26:44 | 只看该作者
提高能源效率的新手段:纳米通道界面的设计

纳米通道在限域空间内具有独特的离子运输性质,因此在能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何提高纳米通道中能源利用的效率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近日,厦门大学侯旭团队对纳米通道界面的设计在能源领域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纳米通道表面与液体的相互作用可以调控离子的运输性能,进而影响能源的利用效率。因此纳米通道界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在能源利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界面设计是提高纳米通道中能源转换、能源节约、能源回收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能源转换方面,动电效应、盐差效应和光电能量转换是基于双电层中离子输运性能,将其他能量转换为电能的能量转换系统。对纳米通道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改性可以调节其表面的电荷密度和有效孔径,进而影响能量转换效率。例如,修饰有响应性分子的纳米通道中,分子在外界刺激下发生构型变化,从而改变通道的有效孔径。在能源节约方面,构建滑移界面和引入液体门控概念有助于能源节约。孔道内部以及表面填充的门控液体阻挡输运液体与孔道固体界面的接触,避免因孔道堵塞而造成能量消耗,提高节能效果。功能性的门控液体响应于外界刺激,使液体重新分布,可以实现纳米通道的智能开关。除此之外,液体门控弹性纳米通道系统可以通过简单的机械力实现纳米通道界面的动态变化,更有利于物质运输和多相分离。在海水脱盐电容去离子化系统中,离子交换膜与盐溶液界面的物理化学性质会影响能量的储存,因此界面的最优化设计将提高能源的回收效率。界面设计是提高纳米通道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其实际应用的有效手段。纳米通道功能化方法包括仿生界面、动态液液界面以及对称/非对称界面等,又为界面设计提供了众多的选择。


该工作以“Interface Design of Nanochannels for Energy Utilization”为题作为展望性论文发表在ACS Nano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厦门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朱颖琳和博士后詹侃博士。


该论文作者为:Yinglin Zhu, Kan Zhan, and Xu Hou
Interface Design of Nanochannels for Energy Utilization
ACS Nano, 2018, DOI: 10.1021/acsnano.7b079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64

帖子

6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8
7#
发表于 2018-6-22 08:45:39 | 只看该作者
仿生多尺度孔道的研究   

  侯  旭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18年6月1日(星期五)下午2:00
  地点:中科院硅酸盐所长宁园区4号楼14楼第一会议室    


  报告摘要:
  孔道无处不在,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例如,微米孔的膜材料。膜科学与技术在多相分离的研究中对石油化工领域、解决海洋污染问题、污水处理、生物医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液体门控技术是把传统固液界面的科学问题转移到液液界面,把液体作为动态“门”,来实现对物质的可控输运与分离。在宏观尺度下,液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难以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近期,我们的研究发现在微尺度下,液体在毛细力作用下能稳定填充在微孔道内部,形成一种液态的“门”。我们的研究主要关注仿生液体门控复合功能高分子膜的设计和开发。这些新型复合膜有望应用于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燃料电池、多相流体系、多相微反应、仿生微流控、胶体颗粒的制备等领域。这一研究新方向将对新一代的多相分离和分析检测系统的开发提供新材料和新手段,推动多相物质分离和检测技术的发展。
                          
  主讲人简介:  
  侯 旭,教授,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福建省百人计划、首批闽江科学传播学者。2006年和2011年分别获四川大学医用高分子及人工器官系学士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博士学位。2012-2015年在美国哈佛大学Wyss仿生学院和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和访问学者研究。曾获中科院优博、Springer论文奖、哈佛大学博士后事业发展奖等、入选美国化学会SciFinder化学领域未来领袖。2015年10月加入厦门大学,担任仿生多尺度孔道研究课题组组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21

帖子

2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5
8#
发表于 2018-10-24 08:34:26 | 只看该作者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青年项目启动会成功召开
2018年9月30日,由我院侯旭教授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青年项目“基于自焦耳热效应的碳纳米管抗腐蚀复合膜器件的海水淡化研究”启动会在卢嘉锡楼202报告厅顺利召开。
厦门大学副校长江云宝教授,科技处副处长吴喜平、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任斌教授出席了项目启动会。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唐勇院士、厦门大学田中群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李强教授、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李清文研究员、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申文杰研究员、厦门大学夏海平教授、南京大学朱嘉教授等项目咨询专家出席会议并给予指导。此外,项目组骨干成员厦门大学曹阳教授以及南京理工大学陈雪梅教授等20余人全程参加了项目启动会。
项目启动会由科技处吴喜平副处长和唐勇院士共同主持。会议首先由江云宝副校长代表学校致辞,对项目启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宣读了项目咨询专家委员会成员名单,为专家颁发聘书,并恳请与会专家对项目实施给予悉心指导和帮助。
项目负责人侯旭教授代表项目组介绍了项目总体情况。本项目以膜蒸馏海水淡化技术为蓝本,紧密围绕我国水资源安全保障的战略需求,结合项目团队在先进微纳孔道设计方面的优势,旨在推动下一代极端环境下,高效、耐用、节能海水淡化器件的研发,以及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为我国蓝色经济空间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技术储备与支持。侯旭教授针对项目目标、任务分解、考核指标和进度安排等方面做了相关汇报,并一一回答专家组成员的问题。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项目的创新性及其研究意义,并对项目可能存在的挑战给出了极具建设性的意见,同时也对该项目提出了“研究内容技术难度高,挑战性强,需要抓紧实施推进,以项目指标为目标导向,同时兼顾科学问题突破”等具体要求。
针对专家组提出的建议,项目组成员召开了内部研讨会,进一步完善了项目的实施方案,讨论内部管理制度和简报信息报送机制等,并达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精诚合作,争创一流”的共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29

帖子

3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7
9#
发表于 2018-12-28 08:55:32 | 只看该作者

根据《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条例》,经中国化学会奖励工作委员会决议,授予清华大学陈晨等10位优秀青年化学工作者“2018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其中,我院侯旭教授获此殊荣。

侯旭,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和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12月出生。一直在仿生多尺度孔道和胶体与界面化学的基础及前沿研究领域,独立开展系列深入的研究工作。他在仿生纳米智能通道界面非对称设计和动态界面设计响应性液体门控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在胶体与界面化学研究领域中,首次提出了液体门控的概念,其独立工作围绕具有外场响应性界面体系构筑的基本科学问题,在响应性液体门控可控性、稳定性的研究及应用方面取得系列重要的原创成果。已在Nature、Nature Reviews Materials、Science Advances、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发表论文53篇。出版2本国际学术著作。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2018年);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8年);入选美国化学会SciFinder化学领域未来领袖(2014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事业发展奖(2014年)。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设立于1983年,是学会设立最早的学术奖励。主要授予在化学基础及前沿研究领域、应用及工程工业领域或化学教育领域能够创新、改进并独立完成工作,年龄不超过35周岁的优秀化学青年工作者。奖励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不超过10人,并给与获奖者每人1万元人民币奖金。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在我国化学界具有较大的影响,吸引了众多的优秀青年化学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大多历届获奖者已成长为本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带头人。截止2018年已有318人获得本奖。2018年度青年化学奖于5月起接受推荐申请,共产生有效候选人91名。9月至12月,经分组通讯评审和评审会会议两轮评选,最终产生10名获奖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主题

164

帖子

2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2
10#
发表于 2019-12-16 18:41:36 | 只看该作者
厦门大学侯旭课题组应邀撰写了题为“Inner Surface Design of Functional Microchannels for Microscale Flow Control”的综述论文,全面总结了基于微孔道内表面设计的微尺度流体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该论文最近在线发表在Small上(DOI: 10.1002/smll.201905318)。
       根据修饰微孔道内表面的功能层的相态,微孔道表面设计可以分为固体表面设计和液体表面设计。随着微-/纳米加工技术和材料科学的迅速蓬勃发展,研究人员已经发展了多种物理化学修饰方法来精确调控孔道内表面的性质。固体表面设计包括表面化学修饰和表面微-/纳米结构的构筑。该文首先列举了如何通过结合单分子层自组装技术、等离子体技术等表面化学修饰方法和表面图案化技术实现微孔道表面的选择性化学修饰,以及如何通过先进的微-/纳加工技术等实现微孔道表面上微-/纳米结构的构筑。同时该文对液体在微孔道各表面受到的固-液界面作用力进行分析,探讨了固体表面设计如何影响微尺度流体行为。最近,研究人员也报道了利用液体作为动态结构材料来设计微孔道内表面,进一步调控微尺度流体的流动行为。在宏观尺度下,液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难以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材料,而在微尺度下,由于液体与界面材料之间的范德华力以及微尺度空间中毛细力作用使液体能稳定地填充在微孔道内部,形成一种动态的功能液体层。全新的液体表面设计使用功能液体修饰微孔道的表面,把传统微孔道表面的固-液界面问题转移到固-液-液界面上。此外,光滑无缺陷的功能液体层,赋予了微通道优异的抗污染和抗溶胀性能。作者还对固体界面设计和液体界面设计的特点和局限性方面进行了对比和总结。随后,该文总结了微孔道内表面设计在微尺度流体传输、混合、分离等行为调控方面的最近进展。通过微孔道内表面设计制备功能微通道,可实现智能,可控的微尺度流体行为调控。在文章最后,作者对基于微孔道内表面设计的微尺度流体控制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作者相信,未来通过更加先进的微-/纳加工技术、印刷技术等,能够更简单有效地实现微流控芯片中的微通道表面功能化设计,并期待通过固-液界面和液-液界面的智能设计,全新的液体界面设计在智能流体控制、药物输送、能量转换等领域带来更多的可能。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后王树立和硕士研究生杨仙,通讯作者为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和物理科学于技术学院双聘教授侯旭。该课题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2018YFA02095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673197,21621091),厦门大学校长基金(20720190037),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18J06003)和福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项目的资助与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92

帖子

12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2
11#
发表于 2020-2-13 08:40:14 | 只看该作者
仿生动态纳米通道中离子输运调控机制的研究
批准号        21975209       
学科分类        结构与功能仿生材料化学 ( B050503 )
项目负责人        侯旭       
依托单位        厦门大学
资助金额        66.00万元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研究期限        2020 年 01 月 01 日 至2023 年 12 月 31 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94

帖子

13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9
12#
发表于 2020-6-2 16:28:35 | 只看该作者
5月30日,庆祝第四届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表彰了在创新争先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我院侯旭教授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并受邀参加2020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有关活。我校海洋与地球学院戴民汉教授、公共卫生学院张军教授同期获此殊荣。
全国创新争先奖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共同设立,旨在表彰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转化创业、科普及社会服务等科技创新争先行动中作出突出成绩的科技工作者和集体,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技人才大奖。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10个科研团队授予奖牌,表彰28名科技工作者授予奖章并享受省部级表彰奖励获得者待遇,表彰258名科技工作者授予奖状。
侯旭,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和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仿生多尺度孔道方面的研究,致力于将液体界面物理化学调控作为提升膜材料的功能、性能与应用的突破口,并提出了“液体门控”的原创概念。独立工作中,侯旭将“液体门控膜”的概念发展具体成形。侯旭主持、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福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项目、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项目。已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如Nature, Nat. Rev. Mater., Natl. Sci. Rev., Chem. Soc. Rev., Sci. Adv., Nat. Commun., Adv. Mater.,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iScience, Nano Today, ACS Nano, Small等上,并主编出版2本学术专著,其中一本获得了Springer论文奖;另一本是作为主编和章节作者在美国CRC Press出版社出版,并获得了国际仿生工程协会的重点介绍和推荐。2019年入选美国化学会工业与工程化学研究全球有影响力32位青年学者之一、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全球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100号代言人、中国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33号代言人、国际微系统与纳米工程峰会优秀青年科学家等;2018年,入选第十三届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14年入选美国化学会SciFinder Future Leader in Chemistry等。侯旭还曾获中国胶体与界面化学优秀青年学者奖(2019)、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8)、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事业发展奖(2014)、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2)、全国胶体与界面化学奖一等奖(2011)等。现任90多个国际学术期刊的审稿人、中国旅美科技协会波士顿分会理事(2016至今)、《中国化学快报》青委会物理化学副主任(2017至今)、《应用化学》青年编委(2017至今)、首批闽江科学传播学者(2017至今)、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委会会长(2019年至今)、Cell旗下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杂志咨询委员会委员(2019年至今)、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科普之窗”负责人等职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主题

132

帖子

17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2
13#
发表于 2020-10-23 16:43:53 | 只看该作者
近日,IUPAC发布了2020年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液体门控技术(Liquid gating technology)位列其中,“液体门控”是2015年由侯旭等人首次提出的新概念。在最近的几年,侯旭团队将该原创概念发展成形,让这个想法成功地走进了现实。
       专家们认为这项新兴技术将在大规模过滤和分离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液体门控技术被认为可以加速实现“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计划,该计划旨在确保人人都能获得清洁用水和卫生设施;并且,液体门控技术不需要消耗电能,可以节约传统技术所需要的巨大能量消耗。侯旭教授课题组引领的液体门控技术的研究在许多其它的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化学传感检查,生物3D打印和微流控芯片等。尽管液体门控技术是一项新兴技术,但已经被认为是有望迅速扩大规模,并被国际化工的龙头企业所采用的变革性技术。
       “化学十大新兴技术”是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纪念成立100周年和国际元素周期表年提出的倡议,计划每年在全世界范围内遴选出具有巨大潜力的创新技术,以此来改变当前的全球化学与工业界格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58

帖子

8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7
14#
发表于 2021-4-17 09:19:43 | 只看该作者
近日,我院侯旭教授课题组探讨了关于液基自适应结构材料的最新进展,并以“Liquid-Based Adaptive Structural Materials”为题发表于《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DOI: 10.1002/adma.202005664)。该综述为庆祝厦门大学百年校庆专刊论文之一。
        结构材料用于提供稳定的机械结构,在材料科学与技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结构材料开发的漫长过程中,其功能性日益突出,自适应结构在结构材料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响应外界的刺激。然而,许多固体自适应结构材料仍存在功能单一、缺乏动态性能,例如易被污染、能耗问题、材料在微观尺度上随处可见的缺陷等。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液基材料凭借其固有的自发性、动态性和功能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因此,科学家们提出并发展了液基自适应结构材料。建立在动态液体和固定固体的基础上,液基自适应结构材料已被证明可同时拥有动态自适应性(来自活跃的液体部分)和稳定的机械结构(来自固定的固体部分),这在3D打印、液滴操纵、全憎表面、微流控、物质分离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这一研究将为液基自适应结构材料的最新进展提供统一的观点,包括有粒子的液体、有表面的液体以及有膜的液体。此外,该综述还讨论了促进液基自适应结构材料开发的前景与挑战。
        该论文在我院侯旭教授指导下完成,博士生张俭与博士后陈柏屹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A02095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25132、21975209、21621091)等资助和支持。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ma.20200566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主题

182

帖子

26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2
15#
发表于 2022-9-22 09:19:42 | 只看该作者
9月15日,第四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50位优秀青年科学家共同分享此项荣誉,我院侯旭教授榜上有名。
此外,我院还有两位院友也荣登本次获奖榜单,分别是化学系1994级院友、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周大旺教授,化学系1998级院友、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汝锦研究员。
“科学探索奖”于2018年设立,由杨振宁、饶毅、施一公、潘建伟、谢晓亮等14位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共同发起。奖项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支持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全职工作、45周岁及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每年遴选不超过50名获奖人。
侯旭教授(获奖领域:前沿交叉)
侯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致力于仿生液基材料系统的科学与技术研究,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等多个项目,出版国际学术著作两本,授权专利20余项,代表性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Nature、NSR、PNAS等期刊。担任厦门大学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副主编、中国化学会仿生材料化学委员会委员等职。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所引领的“液体门控技术”被世界权威化学组织IUPAC评为2020年全球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曾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并担任科学公开课的主讲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19 11:48 , Processed in 0.108042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