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84|回复: 5

[专家学者] 杨培东

[复制链接]

114

主题

139

帖子

2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0
发表于 2017-8-19 09: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杨培东,1971年8月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国际顶尖的纳米材料学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教授,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3年杨培东获得中国科技大学应用化学学士学位;1997年获得哈佛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99年至今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授、教授;2001年至2004年获得美国阿尔弗雷德斯隆奖;2003年被美国“技术评论”杂志列入世界100位顶尖青年发明家;2004年获得美国材料学会青年科学家大奖,杨培东是第一位获得该奖的中国人;2007年美国科学基金会授予他艾伦沃特曼奖;2011年入选汤森路透集团遴选的最优秀的100名化学家榜单中第十位,同时入选了10年中最优秀的100名材料科学家中第一位;2012年4月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2014年担任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2015年9月获得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2016年5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研究方向        材料
联系方式        p_yang@@berkeley.edu
备  注        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教育背景                 
1993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获应用化学学士学位;1997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
1997年-1998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9年至今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授、教授。
研究介绍                 
一维半导体纳米结构及其在纳米光学和能量转化中的应用。
获得荣誉:
2001年至2004年获得美国阿尔弗雷德斯隆奖;
2002年获得美国贝克曼青年研究员奖;
2003年被美国“技术评论”杂志列入“世界100位顶尖青年发明家”行列;
2004年获得美国材料学会(MRS)青年科学家大奖,这一奖项一年一度,只有一位获奖者,杨培东是第一位获得该奖的中国人。
2007年,美国科学基金会(NSF)授予他奖金为50万美元的艾伦沃特曼奖,这项研究奖每年仅授予一位杰出青年科学家,在业内被称为青年诺贝尔奖。
2011年,入选汤森路透集团依据过去所发表研究论文的影响因子而确定的最优秀的100名化学家榜单中第十位,同时入选了同样遴选标准的10年中最优秀的100名材料科学家中第一位。
2012年4月,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2015年9月获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2016年5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1

帖子

2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3
发表于 2018-9-12 08: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培东AM综述无机钙钛矿:从晶体结构到纳米材料再到实际应用!

杨培东课题组系统总结了通过各种化学方法来调控合成无机钙钛矿纳米结构,并结合纳米结构概述了阴离子交换和光学可调性,系统研究这类结构的相变和机理。此外,这些纳米结构可以应用于设计光子、光伏和热电器件。最后,讨论改善光学、电学和光电性质的未来方向和挑战,探索离子交换动力学,以及减轻铅基无机钙钛矿中的稳定性和毒性问题,并提出对该新兴领域的展望。


从晶体结构到纳米材料再到实际应用

从晶体结构到纳米材料再到实际应用
Huang J, Lai M, Lin J, et al. Rich Chemistry in Inorganic Halide Perovskite Nanostructures[J]. Advanced Materials, 2018.
DOI: 10.1002/adma.2018028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35

帖子

3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7
发表于 2018-10-11 08: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Joule:CO2电催化还原制合成气!
杨培东和Sargent团队在Au纳米颗粒表面沉积Co, Ni, Fe等3d过渡金属之后,在电催化CO2还原过程中,可以同时提升CO和H2的生成速率(而非此消彼长)。通过改变还原电位,在200 mV电压窗口下可以实现不同CO/H2比例合成气的制备,且其电流密度可以始终保持在高于50mA/cm2的水平。

CO2电催化还原制合成气

CO2电催化还原制合成气
Ross M B, SargentE H, Yang P, et al. Electrocatalytic Rate Alignment Enhances Syngas Generation[J].Joule, 2018.
DOI:10.1016/j.joule.2018.09.013
https://doi.org/10.1016/j.joule.2018.09.0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8

帖子

2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6
发表于 2019-4-9 01: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培东教授团队提出了一个利用纳米孔-电穿孔(NanoEP)平台来将核酸、功能蛋白和Cas9单链向导RNA核糖核酸蛋白递送到贴壁细胞和悬浮细胞中,且递送效率高达80%,细胞存活率>95%。当细胞与纳米孔紧密接触时,低压电脉冲会使细胞膜的一小块区域发生渗透,随后生物分子会通过纳米孔电泳进入细胞。除了具有低细胞毒性和高性能递送等优势之外,该NanoEP系统既不需要专门的缓冲液和昂贵的材料,也不用复杂的制造和细胞操作过程。因此,该NanoEP平台也为细胞内的生物分子递送提供了一种有效而灵活的方法。

纳米孔-电穿孔

纳米孔-电穿孔

Cao, Y.H., Yang, P.D. et al. Nontoxic nanoporeelectroporation for effective intracellular delivery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America, 2019.
DOI: 10.1073/pnas.1818553116
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9/03/27/18185531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9

帖子

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
发表于 2019-7-4 19: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化学CO2回收提供了使用可再生能源合成燃料和化学原料的有吸引力的方法。在部署这项技术的道路上,基本和应用的科学障碍仍然存在。将催化设计与机械理解相结合,可以产生科学见解,并将技术推向工业相关性。催化剂必须能够生成有价值的碳基产品,并且具有更好的选择性、更低的过电势和更长的工作电流密度。杨培东Edward H. Sargent团队概述了这个领域的最新进展,并确定了能够实现碳中和可再生能源储存和利用的催化剂的机械问题和性能指标。

燃料和化学原料

燃料和化学原料

Ross, M. B., De Luna, P. et al. Designing materialsfor electrochemical carbon dioxide recycling. Nature Catalysis, 2019
Doi:10.1038/s41929-019-0306-7.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929-019-0306-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3

帖子

2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5
发表于 2019-7-11 09: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光子集成电路是超越摩尔定律限制的未来系统的有前途的平台。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维(1D)纳米线因其独特的一维结构可有效地产生和严格限制光学信号以及易于调节的光学特性在光子电路中表现出巨大的潜力。近日,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杨培东研究团队基于光学特性(即半导体,金属和电介质纳米线)对纳米线进行分类,以用于其潜在的光子应用(作为光发射器或等离子体和光子波导)。研究人员进一步讨论了最近基于纳米线的光子元件集成到下一代光学信息处理器方面的进展。然而,在将纳米线用作光子构建块之前仍然存在若干挑战。该综述提供了科学和技术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的方向。

纳米线

纳米线

Quan, L. N. Yang, P. et . Nanowires for Photonics, Chem. Rev., 2019.
DOI:10.1021/acs.chemrev.9b00240
https://pubs.acs.org/doi/pdf/10.1021/acs.chemrev.9b002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3-29 04:31 , Processed in 0.096094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