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王浩课题组脂质体包埋的AIE光敏剂可用于日光下的光动力治疗 [打印本页]

作者: yaoayao    时间: 2019-6-17 16:47
标题: 王浩课题组脂质体包埋的AIE光敏剂可用于日光下的光动力治疗
光动力治疗(PDT)在临床上正广泛应用于癌症的表浅治疗。与传统治疗技术相比,该方法具有极高的选择性,对身体的整体损伤小,效率高而成为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外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临床普遍使用的光敏剂如光卟啉及其衍生物在注入体内后,容易在病灶部位富集,这样暴露在日光下将引起严重的光敏性皮炎等毒副作用,通常患者在用药后,必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有的甚至需要一个月左右)在暗室中进行隔离,由此给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带来许多不便。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院重点实验室王浩研究员课题组与杨洋研究员所在课题组长期合作,致力于纳米生物材料的组装与抗肿瘤光动治疗临床应用研究。此前,他们创新的通过双光子技术利用FRET机制显著提高了PDT的治疗深度与治疗效率(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13538;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7759)。最近,他们创建了一个新的可在日光下正常进行光动力治疗体系。具体地,将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质(AIE)的光敏剂分子,包埋在脂质体双层的疏水腔内,使该分子处于游离的分散状态,由脂质体负载的光敏剂在到达肿瘤部位之前,在日光照射下,不会产生AIE特性和光毒性。一定时间后,负载光敏剂的脂质体在肿瘤部位富集并被生物酶降解,AIE分子被释放出来并在肿瘤部位聚集,此时在特定波长激光照射下,AIE分子重新发光并产生活性氧,由此引起的细胞毒素可以杀死肿瘤细胞(下图)。该体系利用脂质体作载体将具有AIE性质的光敏剂分子集中带到体内特定的病灶部位,定点集体释放,大大降低了光敏剂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实现了在可见光条件下进行PDT治疗,相关工作近期发表在Nano Letters 2019, 19, 1821。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8b04875
王浩, 杰青,百人计划研究员,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博士生导师。200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并被保送南开大学化学系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从事超分子自组装体系的构筑及其功能的研究,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同年获得德国洪堡奖学金,在德国维尔茨堡大学(University of Wurzburg)进行可控组装光学活性分子研究。2007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医学院和加州纳米系统研究院(CNSI)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及其在癌症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2011年受聘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科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纳米生物材料研究。2017年获得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6年百人计划结题优秀,2011年中科院海外引进杰出人才(百人计划),2007年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07年获得天津市优秀博士论文奖,2006年获得德国洪堡奖学金,2004年杨石先奖学金并被授予“南开十杰”称号。截止目前为止发表论文100余篇,包括Nature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ACS Nano等,参编5部专著章节,申请美国专利2项,国内专利15项。目前作为项目和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中科院海外引进杰出人才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北京市科委项目等。







欢迎光临 (http://cailiaoqu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