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崔屹:冷冻技术全面进军化学界,看见清晰的锂电池界面 [打印本页]

作者: sangtian    时间: 2018-8-16 08:30
标题: 崔屹:冷冻技术全面进军化学界,看见清晰的锂电池界面
冷冻电镜(Cryo-EM),是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技术。因为冷冻电镜可以将样品在超低温冷冻,特别适合生物大分子等电子束敏感材料的观察,因此在生物大分子的结构表征中大放异彩,将生命科学相关研究领域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在2017年该项诺贝尔化学奖颁奖时,冷冻电镜在化学领域应用还较少。有人戏称,冷冻电镜是发给了物理学家的诺贝尔化学奖,奖励他们帮助了生物学家诺贝尔理综奖果然名不虚传。
拿了化学奖,还是应该干点化学活的。在颁奖不久,斯坦福大学的崔屹教授就在Science报道了冷冻电镜获得首张原子级锂金属枝晶图像(Science, 2017, 358, 506-510, DOI: 10.1126/science.aam6014)。

室温TEM图像(左),锂枝晶被电子束熔出孔洞。而低温电镜中,可稳定成像(右)。图来自Science, 2017, 358, 506.
锂电池中,锂枝晶(dendrites)在生长过程中会刺破电池隔膜从而引发短路,甚至起火。而电极与电解液经常会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olid-electrolyte interphase ,SEI),也被认为是形成锂枝晶的前躯体。因此理解这两种结构的性质,对改善锂电池的安全性以及性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为锂的活泼性质以及固液界面的复杂性,常规的表征技术,对锂电池研究经常无从入手。
这两个关键结构的详细表征就是今天这篇nature文章想要回答的主要内容。
而最新上线的Nature中,报道了来自康奈尔大学研究团队的成果,他们利用冷冻技术与其它技术结合,对锂电池的电解质固液界面进行了详尽的形貌以及化学成分分析。揭示了固液电池界面的纳米尺度细节(Nature 560, 345–349 (2018), doi:10.1038/s41586-018-0397-3)。
全文亮点
要点: 利用EELS比对不同化合物以及两者枝晶的O和Li的K边结构。
发现 type 1 主要是部分氧化的金属锂。而type 2 是氢化锂。







欢迎光临 (http://cailiaoqu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