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8|回复: 0

[材料资讯] 林禹泽课题组在硅带隙以下高性能有机光电探测方面取得新进展

[复制链接]

160

主题

190

帖子

33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30
发表于 2023-4-24 10: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红外光响应的有机光电探测器(OPDs)具有光电性质易调控、可大面积柔性印刷制备、可室温工作等优点,在可穿戴智能设备、柔性电子皮肤、生物医学成像等新兴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高性能的超窄带隙有机半导体材料的设计合成较为困难,目前强近红外Ⅱ区(1000-1700 nm),尤其是硅带隙以下波段(>1100 nm)响应的有机光电探测器鲜有报道,且比探测率(D*)普遍低于商用无机探测器。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化学所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林禹泽课题组在高性能近红外有机光伏材料与光电器件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J. Am. Chem. Soc. 2020, 142, 18741; Adv. Mater. 2021, 33, 2008134; Adv. Mater. 2022, 34, 2201600),取得了系列进展。

超窄带隙材料

超窄带隙材料
基于高电负性端基的超窄带隙材料的OPD实现1.2 μm近红外Ⅱ区成像
  最近,他们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高Mulliken电负性的含氰醌式端基,4-二氰基亚甲基-1-萘醌(QC)。基于该端基构筑的超窄带隙受体材料实现了硅带隙以下的高灵敏光电探测。端基QC结合了醌类分子的还原诱导芳香稳定性和氰基的强吸电子特性,表现出明显高于目前常用端基(4.61~5.46 eV)的Mulliken电负性(5.62 eV)。与常用端基3-(二氰基亚甲基)靛酮相比,QC端基构筑的小分子受体材料的光学带隙普遍减小了0.40-0.45 eV,最小的光学带隙可窄至0.77 eV。在光伏模式下,二极管型近红外OPD器件在0.41~1.2 μm的宽响应范围内获得了超过1012 Jones的比探测率,在1.02 μm处获得了最大值2.9 × 1012 Jones。虽然可探测的波长极限仍短于InGaAs探测器,但该OPD器件在0.9~1.2 μm范围内的D*值已与商用InGaAs探测器相当,明显高于商用的Ge探测器。基于高灵敏近红外OPD器件,林禹泽课题组与合作者实现了宽范围(0.4~1.25 μm)的光谱准确测量以及硅带隙以下1.2 μm近红外Ⅱ区成像。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Sci. Adv. 2023, 9, eadf6152,并入选当期的Featured Image。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后李腾飞,博士研究生胡刚舰、陶利婷,通讯作者为林禹泽研究员、吉林大学沈亮教授和浙江大学方彦俊教授。
       文章来源:化学所
       林禹泽,现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组长;2014年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师从占肖卫教授、朱道本院士,先后获得中科院院长特别奖,中科院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重要奖项;曾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北卡罗来那大学教堂山分校做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是Jinsong Huang教授;迄今发表SCI论文约60篇;其中以第一/共一/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 JACS, Adv. Mater., Chem. Soc. Rev., Acc. Chem. Res., Energy Environ. Sci., Adv. Energy Mater.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包括11篇ESI热点论文,20篇ESI高被引论文,4篇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单篇他引> 1000 次2篇,> 100 次17篇。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3-29 19:50 , Processed in 0.086498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