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刘遵峰、陈永胜等研获一种自振荡“太阳能人工肌肉发动机”

[复制链接]

185

主题

221

帖子

38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 03:00: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晒晒太阳就能振动,光照不停、振动不止。作为重要的绿色能源,太阳能一直被人类寄予厚望。然而,能否省去光电转化环节,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稳定、持续的机械能,一直停留在人们的想象之中。日前,中国科学家研获一种基于多孔薄膜的自振荡“太阳能人工肌肉驱动器”,并探索了作为发动机的应用,将这一大胆想象变为现实,为人类高效利用太阳能开辟了一条新路径。介绍该研究工作的论文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这种基于多孔柔性聚丙烯/炭黑薄膜的自振荡人工肌肉驱动器由南开大学刘遵峰教授、陈永胜教授、中国药科大学周湘副教授合作团队共同设计。他们在这一原理突破的基础上,开发出“太阳能人工肌肉发动机”。
        驱动器是一种在外界环境刺激下产生机械变形,并将光能、热能、化学能等各种环境能量转换为机械能,从而产生驱动力的硬件,也是微机电系统、光发动机等应用场景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研发一种自发且持续实现能量转化的软体驱动器是该领域的关键难点之一。
        “自振荡是生物有机体的一个重要特性,比如心脏跳动、细胞循环等,为设计连续运动的软体机器人及自主智能装置提供了方向。”刘遵峰介绍,目前已有科研团队成功构建了光响应自振荡驱动器,然而,在太阳光等散射光刺激下发生自振荡运动并用于机械做功始终没能实现。
          研究人员发现,聚合物薄膜中的溶剂蒸发会导致体积收缩且光照射薄膜一侧会加速薄膜内部溶剂蒸发,导致各向异性体积收缩,从而产生向光弯曲。“实验证明,在薄膜中引入多孔结构可以有效促进溶剂分子的质量传递,从而导致薄膜材料发生更快的弯曲速度和更大的弯曲幅度。因此,我们认为,基于多孔薄膜的光诱导溶剂蒸发可能是实现自振荡驱动的良好候选者。”刘遵峰说。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这支联合研究团队研最终设计研发出这种基于太阳光的自振荡驱动薄膜。它主要通过光热衍生的溶剂蒸发引起的聚丙烯/炭黑聚合物薄膜两侧的交替体积减小实现振动。聚合物薄膜中的各向异性溶剂蒸发和快速梯度扩散在发散光的照射下维持振荡弯曲驱动。
         据介绍,该工作首次实现了在包括太阳光、红外光和模拟太阳光等发散光下的自振荡驱动,也实现了在不同发散光照射角度下的自振荡运动。这种光响应自振荡驱动器具有优异的振荡做功性能(在红外光下可达到的功密度为 30.9 × 10-5 J/g,功率密度为15.4 × 10-5 W/g)、出色的负载能力(可负载4倍于自身重量的物体)和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0.9%),并在溶剂不断供应的情况下保持持续振荡运动,不会停止。
       “这项工作为‘太阳能发动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设计策略,有助于自驱动设备的研发,并将促进其他领域跨学科交叉,助力智能材料、柔性器件等智能设备领域的快速发展。”陈永胜说。
          该论文第一作者是李晶晶博士,南开大学刘遵峰教授、陈永胜教授、中国药科大学周湘副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获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天津市重点基金等支持。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 ... -x#article-comments
         文章来源:南开大学
         刘遵峰,南开大学教授,天津市青年##。共发表SCI论文49篇,累计引用7900多次(谷歌学术,截至2017.11),H因子24。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Science,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Nano Res, Biomacromolecules等国际学术SCI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0多篇。任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HOAJ Biology, IJRDM期刊编委,IEEE,ACS,Graphene flagship,NVVM等学术协会会员。其最新成果“大形变导电弹性体”被《Discovery Magazine》入选2015年度全球Top 100重大科学发现,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做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24次。
           陈永胜,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84年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导师吴养洁院士。1987年在南开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导师王序昆教授。1987-1992年,在北京科技大学化学学院任讲师。1993-1997年,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导师Reg Mitchel 教授。1997-1999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肯塔基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导师Robert Haddon和Fred Wudl教授。1999-2004年,在美国加州州立圣地亚哥分校任研究员。2004年至今,为南开大学特聘教授,天津市特聘教授。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4 20:38 , Processed in 0.088231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