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61|回复: 0

[材料资讯] 陈春英课题组发表前瞻性论文:纳米蛋白冠的化学生物学特征及其纳米医学应用

[复制链接]

128

主题

177

帖子

29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8
发表于 2022-6-2 08: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陈春英团队应邀在J Am Chem Soc 期刊以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Signatures of the Protein Corona in Nanomedicine 为题发表Perspective文章 (2022, 144, 21, 9184-9205 )。
       一旦纳米颗粒进入生物体,其表面会迅速吸附蛋白分子形成“纳米蛋白冠”,蛋白冠的存在会影响和调控纳米颗粒在生物体内的行为、代谢过程及其最终的命运,进而影响纳米药物生物医学功能的发挥。蛋白冠的形成受到纳米材料及其理化特性的影响,包括尺寸、结构、晶型和表面修饰分子的种类、电荷、手性等。同时,这些性质将影响生物分子与纳米材料相互作用的位点、分子取向以及生物活性等。纳米蛋白冠的研究对于指导纳米药物的理性设计、临床转化等都至关重要。
        该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建立纳米蛋白冠的分析方法及其化学生物学效应的研究,包括纳米蛋白冠的化学生物学特征、体内分布与转化产物的检测方法。近年来,通过发展同位素标记、同步辐射大科学装置多种技术手段、空间多组学方法等多种高灵敏、高分辨的定量和原位表征方法,揭示了纳米蛋白冠的吸附规律及其化学生物学特性 (Nat Nanotechnol, 2021, 16, 708-716;Nat Nanotechnol, 2019, 14, 719-72; Nano Lett, 2021, 21, 6005-6013; Nano Lett, 2019, 19, 4692-4701; ACS Nano, 2020, 14, 5529?5542; PNAS, 2011, 108, 16968-16973; J Am Chem Soc, 2013, 135, 17359-17368等)。这些研究为纳米生物效应与纳米医学研究提供关键、前沿的分析手段,并对于深入理解纳米-生物界面调控纳米材料复杂生物学效应提供了新认识,推动了纳米生物医学的发展。

纳米颗粒

纳米颗粒
图. 纳米颗粒的化学性质决定了其蛋白冠特性,进而影响细胞识别和生物行为
        在该前瞻性论文中,作者深入探讨了纳米颗粒与其生物微环境的复杂互作关系,系统总结了纳米蛋白冠的化学和生物生理学特征,归纳了用于确定蛋白冠的丰度、组成和转化的最新分析技术手段;阐述了蛋白冠调控纳米颗粒跨细胞和旁细胞摄取途径,重点突出了不同血清蛋白介导器官组织精确靶向递送的作用机制,通过调控纳米颗粒的分子组成和表面功能化 (如将具有隐形特性的聚合物和抗体偶联到纳米颗粒表面) 以延长其血液循环时间和组织靶向性等策略。最后,对如何利用纳米蛋白冠的化学特性指导安全有效的纳米药物设计进行了展望,同时提出了蛋白冠的化学和生物学效应研究中所面临的挑战和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博士研究生任佳玉、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博士研究生Nicholas Andrikopoulos和希腊克里特大学Kelly Velonia博士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陈春英为通讯作者。该系列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等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2c02277


         文章来源: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陈春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6年获得华中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博士学位。1996年11月至2006年5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后并留所工作;2001年9月-2002年9月,瑞典卡罗林斯卡大学诺贝尔医学生物化学研究所博士后。2006年6月加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先后主持科技部973项目、国家仪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欧盟第六、第七框架计划(EU-FP6&FP7 )、国际原子能机构协调研究计划(IAEA)等多项国内与国际合作项目。中国毒理学会及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员,担任《Metallomics》、《Nanotoxicology》、《Particle and Fibre Toxicology》和《Current Drug Metabolism》编委。相关研究成果已在Nat Methods, Nat Commun, Chem Soc Rev, Acc Chem Res, PNAS, Nano Lett, Adv Mater, ACS Nano, Small, Biomaterials等国际著名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中国授权专利14项,国际授权专利1项。2008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第二获奖人)”,2011年获“中国标准化杰出人物—创新人物”奖,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获奖人)”,201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以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Thomson Reuters公布的“2014年全球高引用科学家”以及“中科院百人计划”。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3-29 20:41 , Processed in 0.115360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