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1|回复: 0

[材料资讯] 马会民课题组在近红外二区小分子光学探针设计与血流动态成像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复制链接]

106

主题

164

帖子

2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2
发表于 2021-11-22 0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红外二区(NIR-II,1000–1700 nm)小分子光学探针因其生物兼容性好、组织穿透能力强、成像对比度高而备受人们的关注。目前,近红外二区小分子光学探针主要有两类:一为多甲川类衍生物,但其Stokes位移小且稳定性欠佳;二为苯并双噻二唑衍生物,其荧光亮度较低。因此,发展新型近红外二区小分子荧光染料,特别是具有长波长和高亮度的小分子光学探针,仍是一个重要的挑战性前沿课题。

近红外二区光学探针

近红外二区光学探针
图 1. 近红外二区光学探针 VIXs及血流动态成像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化学研究所活体分析化学院重点实验室马会民课题组的科研人员,基于氧杂蒽核心骨架,提出了通过扩展π-共轭和增强分子内电荷转移效应的联合策略,发展出了一系列名为VIXs的新型近红外二区小分子光学探针(图1),其中VIX-4的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在1210 nm处,并具有高的亮度。利用VIX-4的优良光学性能,研究人员实现了200 fps帧率的小鼠血液循环的体内动态成像。借助这种高时空分辨率的动态成像,研究人员通过观测血流的方向可直接区分动脉和静脉,并且通过视频测量了血流的流速。该研究不仅为高时空分辨率的生物成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化学工具,而且为NIR-II小分子光学探针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有前景的染料骨架结构。相关工作发表在J. Am. Chem. Soc. (2021, 143, 17136–17143)上,第一作者为博士生刘殿恺,通讯作者为史文研究员。


       文章来源:化学所
       马会民,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活体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生物分子的光学探针与传感分析、生物光谱学与选择性探测研究。曾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政府特殊津贴、《科学通报》优秀编委等。在Chem.Re、 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并应邀(曾)担任《科学通报》、《Current Chemical Biology》、《分析化学》《分析科学学报》《光谱学与光谐分析》等刊物的编委。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3-28 21:39 , Processed in 0.113871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