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70|回复: 3

[专家学者] 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余学斌

[复制链接]

259

主题

307

帖子

37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75
发表于 2017-3-22 20: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余学斌复旦大学教授。2004年在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获得材料物理与化学博士学位。2005年起先后在英国Nottingham大学,丹麦Risoe国家实验室,澳大利亚Wollongong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2008年作为人才引进至复旦大学。主要从事与氢能相关的新能源材料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了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启明星计划,国家“863”课题探索类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项目,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英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课题。近几年在能源材料领域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在JACS, Angew. Chem., Adv. Mater.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30余篇,论文被SCI引用3500余次。入选 2014 和 2015 年 Elsevier 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能源)。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15项已经授权),英国专利2项。2014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201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7年入选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

余学斌

余学斌


余学斌,教授/博导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地址:复旦大学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先材楼410
电话:021-55664581
Email:yuxuebin@fudan.edu.cn
Researcher ID: E-9785-2012
http://www.researcherid.com/rid/E-9785-2012

研究方向
1.新型储氢材料开发:金属氢化物,配位氢化物,纳米化负载,化学储氢材料等。
2. 燃料电池材料及其与储氢装置的系统集成。
3. 锂/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
4. 纳米材料制备及其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5. 理论计算模拟:能量密度函数理论、原子势和分子动力学等理论方面计算。

近年代表性论文
1. Guanglin Xia, Lijun Zhang, Fang Fang,  Dalin Sun, Zaiping Guo, huakun Liu, Xuebin Yu*. “General Synthesis of Transition Metal Oxide Ultrafine Nanoparticles Embedded in Hierarchically Porous Carbon Nanofibers as Advanced Electrodes for Lithium Storage”Adv. Funct. Mater., 2016, 26, 6188.
2. Guanglin Xia, Yingbin Tan, Feilong Wu, Fang Fang, Dalin Sun,  Zaiping Guo*, Zhenguo Huang, Xuebin Yu*. "Graphene-wrapped Reversible Reaction for Advanced Hydrogen Storage" Nano Energy, 2016, 26, 488.
3. Guanglin Xia, Yingbin Tan, Xiaowei Chen, Dalin Sun, Zaiping Guo*, Huakun Liu, Liuzhang Ouyang, Min Zhu*, Xuebin Yu*.“Monodisperse Magnesium Hydride Nanoparticles Uniformly Self-Assembled on Graphene” Adv. Mater., 2015, 39, 5981.
4. Guanglin Xia, Dan Li, Xiaowei Chen, Yingbin Tan, Ziwei Tang, Zaiping Guo*, Huakun Liu, Zongwen Liu, Xuebin Yu,* “Carbon-coated Li3N nanofibers for advanced hydrogen storage” Adv. Mater., 2013, 43, 6238.
5. Ziwei Tang, Yingbin Tan, Xiaowei Chen, Liuzhang Ouyang, Min Zhu*, Dalin Sun, Xuebin Yu,* “Immobilization of Aluminium Borohydride Hexammoniate in a Nanoporous Resin Stabilizer for Enhanced Chemical Hydrogen Storage” Angew. Chem. Int. Ed., 2013, 48, 12659.
6. Ziwei Tang, Hao Chen, Xiaowei Chen, Limin Wu*, Xuebin Yu* “Graphene Oxide Based Recyclable Dehydrogenation of Ammonia Borane within a Hybrid Nanostructure”J. Am. Chem. Soc., 2012, 133, 5464.
7. Qinfen Gu, Liang Gao,  Yanhui Guo,  Yinbin Tan,  Ziwei Tang, Wallwork, K. S., Zhang, F., Xuebin Yu* "Structure and decomposition of zinc borohydride ammonia adduct: towards a pure hydrogen release", Energy Environ. Sci., 2012, 5, 7590.
8. Yanhui Guo, Xuebin Yu*, Weiwei Sun, Dalin Sun, Weina Yang “H-enriched Al-B-N system as an advanced solid hydrogen storage candidate”Angew. Chem. Int. Ed., 2011, 50, 1087.
9. Yanhui Guo, Hui Wu, Wei Zhou, Xuebin Yu* “Dehydrogenation tuning of ammine borohydrides using double-metal cations”J. Am. Chem. Soc., 2011, 133, 4690.
10. Yanhui Guo, Guanglin Xia, Zaiping Guo, Huakun Liu, Xuebin Yu* “Significantly improved dehydrogenation of LiBH4 destabilized by TiF3” Energy Environ. Sci., 2010, 3, 465.

*欢迎本科生来课题组进行实习锻炼。欢迎材料学, 化学等相关专业的优秀学生加盟本课题组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欢迎相关领域的博士和教师来本课题组进行博士后和访问学者合作研究。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119

帖子

15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7
发表于 2018-12-12 09: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余学斌ACS Nano:尺寸控制的中空硫化镁纳米晶实现优异储锂性能
MgS凭借其低氧化还原电势、高理论容量和丰富的原料来源成为一类有代表性的转化反应/合金化反应负极材料。在本文中,研究人员通过金属氢化物框架策略,将尺寸控制的中空MgS纳米晶体均匀地分布在石墨烯上,并将其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MgS纳米晶的中空结构归功于Kirkendall效应以及硫化过程中氢原子从金属氢化物框架中的逃离。由此制备的MgS复合材料表现出坚固的纳米结构和令人满意的相互作用,这确保其能够高效完成锂化/脱锂化过程,优化了合金化反应与转化反应的双重动力学过程,诱导产生了协同的赝电容储锂贡献。

硫化镁纳米晶

硫化镁纳米晶

Zhang B, Xia G, et al. Controlled-SizeHollow Magnesium Sulfide Nanocrystals Anchored on Graphene for Advanced Lithium Storage[J]. ACS Nano, 2018.
DOI:10.1021/acsnano.8b07770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8b0777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211

帖子

26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3
发表于 2020-1-20 08: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纳米修饰改善MgH2及其衍生物材料的储锂性能研究
批准号        51971065       
学科分类        金属能源和环境材料 ( E010504 )
项目负责人        余学斌       
依托单位        复旦大学
资助金额        60.00万元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研究期限        2020 年 01 月 01 日 至2023 年 12 月 31 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102

帖子

20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6
发表于 2022-2-24 16: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固态电解质界面(SEI)是影响锂金属在锂离子电池中沉积剥离行为的关键部分。近期大量研究表明,氢化锂(LiH)是锂金属表面SEI的主要物质。然而,LiH具有脆性高和导电性差的特点,因此,连续生成的LiH被普遍认为是破坏锂金属负极循环稳定性的主要原因。近日,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余学斌团队首次发现并揭示了LiH的锂离子传输机制,并证明LiH在提高锂金属负极循环稳定性的重要作用。相关成果于1月21日以“Identifying the Positive Role of Lithium Hydride in Stabilizing Li Metal Anodes”为题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 2022, 8, eabl8245)。

固态电解质界面

固态电解质界面
图1. (a-c) MgH2@G的形貌分析,(d) LiMg-LiH@G的制备过程示意图。
        研究团队基于多年来在金属氢化物储氢领域的研究基础,首先可控制备出石墨烯支撑的氢化镁(MgH2)纳米颗粒,通过对锂金属和MgH2@G (图1a-c)进行混合辊压以及加热反应处理 (图1d),将石墨烯支撑的氢化锂 (LiH)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LiMg固溶体合金中 (LiMg-LiH@G)。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Li在LiH表面的扩散能垒明显低于LiMg/LiMg界面,有助于实现锂离子的快速传输 (图2a-d)。此外,借助于氢原子的低电负性,LiH/LiMg界面会产生大量的内建电场,可进一步促进Li从LiH表面到LiMg合金内部的快速输运,从而实现快速且均匀稳定的锂沉积。相比于无LiH的对比样品 (LiMg-G),LiMg-LiH@G的锂离子扩散系数提升了近10倍 (图2e-g)。

固态电解质界面

固态电解质界面
图2. Li分别在Li3Mg7/Li3Mg7和LiH/Li3Mg7界面处的 (a, c)扩散路径和 (b,d)扩散能垒;(e) LiMg-LiH@G和LiMg-G的锂离子扩散系数; (f, g) 基于LiMg-LiH@G的全电池性能。
        余学斌课题组博士研究生张虹宇为该文章第一作者,夏广林青年研究员和余学斌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面上和重点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epdf/10.1126/sciadv.abl82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3-28 17:17 , Processed in 0.139800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