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24|回复: 1

[专家学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罗毅

[复制链接]

205

主题

234

帖子

27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0
发表于 2020-8-27 16: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罗毅,男,1965年出生于江西南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副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由于在分子、纳米、生物光子学与电子学以及X 射线科学等方面所作出的显著贡献,获得2010年瑞典皇家科学院“Goran Gustafsson”化学奖,2014年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在Nature, Nature 子刊, PNAS, PRL, JACS,ACIE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0多篇,被引一万多次,H 因子52。

姓 名: 罗毅
生 日: 1965年2月19日,江西
地 址: 化学物理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
电 话: 86-551-63607069
传 真: 86-551-63607069
E-mail:  yiluo@ustc.edu.cn
Homepage:  http://dcp.ustc.edu.cn/luo

个人简介
2008- 至今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
2005-2010 教授,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2000-2005 副教授,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1997-2000 助理教授,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
1992-1996 博士, 瑞典林雪平大学
1989-1992 研究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Kai Siegbahn教授 ESCA-Laser World Laboratory,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
1985-1989 硕博连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和精密机械研究所
1981-1985 学士,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工学院)


研究兴趣
1.理论化学方法
2.单分子电子学
3.分子和生物光子学
4.同步辐射X-射线物理化学
5.纳米催化
6.非线性等离基元谱学和等离激元光化学


在研项目
1.杰出青年基金,国家基金委
2.重大研究计划, 科技部


代表作
1. G.J.Tian and Y.Luo, Fluorescence and Phosphorescence of Single C60 Molecules Stimulated by A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Angew. Chem. Int. Ed, 52 (2013) 4814
2. Q.Zhang, H. Zheng, Z. Geng, S.L. Jiang, J.Ge, K.Fan, S.Duan, Y.Chen, X.P.Wang, and Y.Luo, The Realistic Domain Structure of As-Synthesized Graphene Oxide from Ultrafast Spectroscopy, J. Am. Chem. Soc. 135 (2013) 12468
3. K.Zhang, Q.Fu, N.Pan, X.Yu, J. Liu, Y. Luo, X.P.Wang, J. L.Yang, and J.G.Hou , Direct-Writing of Electronic Devices on Gr-aphene Oxides by Catalytic Scanning Probe Lithography, Nature Communications, 3 (2012) 1194
4. G. J.Tian, J.C.Liu, and Y.Luo, Density-matrix approach for the electroluminescence of molecules in a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Phys. Rev. Lett,  106 (2011) 177401
5. H.Cao, J.Jiang, J.Ma, and Y.Luo, Temperature-Dependent Statistical Behavior of Single Molecular Conductance in Aqueous Solution, J.Am.Chem.Soc, 132 (2008) 6674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

主题

99

帖子

14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2
发表于 2023-11-24 08: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移居火星,是人类的梦想!然而,首先要克服的是缺乏氧气的火星环境。火星上存在水资源的可能,为利用太阳能驱动的电催化析氧反应制备氧气提供了机遇,由于人类无法在无氧的火星环境下长期生存,在火星上就地取材创制催化剂成为一个难以逾越的屏障。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罗毅教授、江俊教授、尚伟伟副教授团队与深空探测实验室张哲研究员等合作,采用中国科大机器化学家“小来”平台,高效融合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机器实验,利用火星陨石制备出实用的产氧电催化剂,在2个月内就完成需要穷举2000年才能完成的复杂优化工作。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以“Automated synthesis of oxygen-producing catalysts from Martian meteorites by a robotic AI chemist”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合成》上(Nature Synthesis),并被编辑选为当期热点论文予以专门推荐.

计算大脑

计算大脑
       “小来”通过其精准的自动化操作能力,能够执行高通量实验任务,与此同时其“计算大脑”同步进行量子化学仿真模拟,通过融合理论大数据和实验小数据产生具有预测能力的机器学习模型,最终调用贝叶斯优化算法预测并机器验证全局最优的催化剂配方。这种理实交融的研究范式极大地加速了新材料发现过程,能够从数百万种可能配方中迅速识别最佳组合。
         机器化学家系统利用火星陨石实现产氧催化剂无人化创制的工作流程,系统包括移动机器人、计算大脑、云服务器和多个不同功能的化学工作站。内外双循环的机器自动化过程集成了从原料准备、样品合成、性能表征和配方优化步骤。
         该工作成功展示了在地外星系上因地制宜创制化学品的智能化全流程,为未来地外文明探索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对我国在未来月球、火星空间站上实现星际资源的原位综合利用建立了独特的方案。 国际审稿人评价道:“this article reports an exciting approach for synthesizing OER catalyst on Mars by a robotic AI-Chemist system(本文报道了通过机器化学家系统在火星上合成OER催化剂的令人兴奋的方法)”,“as an example of how AI and automation can come together to design and manufacture complex materials under challenging circumstances(作为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相结合的典型案例,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下设计和制造复杂材料)”。
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青博士,共同第一作者为黄炎博士、周东来博士和赵路远博士,通讯作者为尚伟伟副教授、江俊教授和罗毅教授。该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4160-023-0042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3-29 17:50 , Processed in 0.090593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