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高力波课题组Nature:质子辅助生长超平整石墨烯薄膜

[复制链接]

106

主题

164

帖子

2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07:30:0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20年1月9日,南京大学高力波教授课题组以“质子辅助生长超平整石墨烯薄膜”(“Proton-assisted growth ofultra-flat graphene films”)为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Nature, doi: 10.1038/s41586-019-1870-3,2020)。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CVD)生长石墨烯,日趋成为制备大面积、高品质单晶晶粒或者薄膜的最主要方法。然而,该方法发展迄今已逾十年,CVD方法生长的石墨烯,包括毫米尺寸单晶的石墨烯,它们的物理特性,尤其是大尺度的电学输运特性,总是逊色于胶带剥离法获得的本征石墨烯片层。究其原因,CVD石墨烯中的褶皱,或许是影响其物性的重要瓶颈。CVD石墨烯中的褶皱,来源于石墨烯与生长基体的热涨率差异,石墨烯生长在铜或者铂等生长基体上,生长温度多在600度以上,生长完成后降至室温变引起石墨烯的褶皱。褶皱的存在,会影响石墨烯的优良特性,然而,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其性能,并没有完整的对比数据。因此,如何彻底地消除褶皱,并制备出超平滑的石墨烯薄膜,逐渐成为其品质跨越式提升的重点和难点。
       消除褶皱,在试过多种方法调控,但效果微弱后,仅剩下减弱石墨烯与生长基体之间耦合作用的唯一途径。在总结大量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发现,高比例的热氢气(H2),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石墨烯与生长基体之间的耦合作用。同时,研究人员通过理论模拟发现,处在石墨烯与铜基体之间的氢,在大浓度,同时处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以起到减弱二者耦合的作用。在热氢气的组分中,质子和电子,可以自由穿梭于石墨烯的蜂窝状晶格。因此,在该工作中,研究人员推测了质子在穿透石墨烯后,有一定概率会再次与电子组合成氢。为此,研究人员通过氢气、氘气(D2)、氦气(He)等离子体的作用效果对比,验证了设想的模型。因此,唯有增加质子密度,则成为减弱二者耦合作用的关键途径。有鉴于此,研究人员采用氢气等离子体处理褶皱化的石墨烯薄膜,并辅以高温,可以逐步减弱并彻底消除石墨烯褶皱。如果在生长石墨烯的同时,引入氢气等离子体,则生长出来的石墨烯则为完全无褶皱。
       为了全方位表征无褶皱化的石墨烯薄膜,研究人员通过多种物性测量,包括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观测摩尔条纹和扫描隧道谱(STS)、角分辨光电子能谱(ARPES)直观观测石墨烯与铜基体的耦合作用变化、变温拉曼光谱表征热涨率差异等,都表明了这种超平滑的石墨烯薄膜,处于与生长基体脱耦合、无掺杂的状态。由于石墨烯薄膜的超平滑特性,因此在清除石墨烯表面其他物质,尤其是石墨烯转移过程中的转移介质PMMA残留时,表现出极易清洁的优点。为了突显超平滑石墨烯薄膜的优点,即大尺寸和高品质,研究人员进行了不同线宽下的石墨烯量子霍尔效应的测量,线宽分别为2 μm、20 μm、100 μm、500 μm。此前,有碍于大尺寸石墨烯样品的均匀性,石墨烯量子霍尔效应出现的最大线宽为50 μm。而我们生长出来的超平整石墨烯薄膜,量子霍尔效应出现的阈值条件,和1 μm线宽时测量的本征石墨烯几乎相当。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不同线宽测量,他们的平台出现阈值几乎不变。这表明只有消除褶皱,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大尺寸石墨烯的均质化、高品质。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17级博士生袁国文为论文的第一作者,高力波教授为独立通讯作者。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奚啸翔教授为该工作提供了变温拉曼测量支持,孙建教授为该工作在理论上提供了氢原子的动力学模拟,张翼教授为该工作提供了ARPES测量,李绍春教授为该工作提供了STM和STS测量支持。高力波教授课题组中徐洁副研究员、研究生黄贤雷、郑航、王狄对部分实验提供了帮助。刘荣华教授在微纳米加工方面亦对研究给予了帮助。该工作得到了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技部“量子调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南京大学超算中心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870-3


      高力波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2015年5月全职加盟南京大学物理学院,作为独立课题组负责人成立二维材料制备实验室。他于2014年入选第十一批##计划“青年项目”,其博士期间的研究也获得2015年度辽宁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累计发表32篇论文,同时授权了7项中国专利和2项美国专利。高力波博士自2007年以来,一直从事石墨烯相关的研究,并于2008年专注于石墨烯的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研究。此后博士后期间,继续从事石墨烯化学气相沉积法的制备、表征及其物性等方面的研究。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发表Nature正刊、Nature Communications、JACS、ACS Nano等多篇论文,并且同时参与发表多篇Nature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文章,迄今共发表SCI收录论文26篇,引用超过4300余次。担任过包括Nature Materials, Nature Nanotechnology, ACS Nano, Carbon, Chemistry of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在内的多个杂志的审稿人。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0 21:24 , Processed in 0.417669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