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2|回复: 0

[专家学者] 王乃兴课题组:氮杂芳烃与醚类的直接偶联反应

[复制链接]

33

主题

82

帖子

11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2
发表于 2019-12-9 17: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乃兴课题组近年来在稳定化合物的C(sp3)-H键官能团化反应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发展了苯乙烯与醇、酮、腈、醚类的双官能团化反应,在有机化学核心刊物Org. Lett.等发表了多篇文章。最近德国《合成有机化学》(Synthesis, 2019, 51, 4542)评述了这项工作,把上述一系列成果总结成为一个王反应通式(Wang’s reaction)。

氮杂芳烃与醚类的直接偶联反应

氮杂芳烃与醚类的直接偶联反应
  王乃兴课题组研究发现,在稀土催化剂Y(OTf)3催化下,以二叔丁基过氧化物作为自由基引发剂,氮杂芳烃与醚类化合物能够直接发生偶联反应,该反应也属于C(sp3)-H键的官能团化的交叉脱氢偶联反应(Cross-Dehydrogenative-Coupling, CDC),具有原子经济性好、选择性强等优势。
  在这个反应研究中,发现稀土催化剂Y(OTf)3的催化效果比Cu(OAc)2等催化剂好。稀土化合物中的化学键以离子键为主,同时具有一定的共价性,4f轨道由于极强的屏蔽作用而不参与成键。稀土钇离子属于硬Lewis酸,对含氮原子或者氧原子的化合物具有很强的配位能力。氮杂芳烃和醚被钇离子配位形成活性过渡态,使反应容易进行。该反应底物适用范围广,氮杂芳烃与醚还有硫醚均能得到C(sp3)-H键的官能团化产物。除链醚以外,环醚也可以有效地发生C(sp3)-H键的官能团化反应。所得的31个反应产物都进行了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及高分辨质谱的表征。
  机理研究方面,他们使用游离基捕获剂TEMPO进行了抑制试验,结果发现捕获剂的加入会使该反应猝灭而无目标产物生成,并成功地用高分辨质谱检测到了捕获剂TEMPO与游离基形成的加合物,说明此反应为游离基历程。
  课题组还通过氘代四氢呋喃(THF-d8)的动力学同位素实验,成功地验证了α-C(sp3)-H键的断裂是该反应的速率决定步骤。
  王乃兴课题组的这个研究成果,发表在有机化学刊物Organic Letters上(Org. Lett. 2019, 21, 7450-7454)。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是王乃兴的博士生吴跃华(现已经在广州某高校任教)。


       王乃兴,男,中国科学院2000年“百人计划”入选者,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于1995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晋升高级职称,1996年赴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1998年在美国Rice大学获Robert A. Welch 博士后奖学金等。到目前已在Adv. Synth. Catal.; Org. Lett.; Nature以及Nature旗下的刊物和国内《中国科学》等杂志发表论文160余篇。获授权专利10项。已培养毕业博士生多名。国家外国专家局外专##等项目评审专家;2009年起曾兼任中国科学院院研究生院特聘教授,2013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专著有:《有机反应—多氮化物的反应及有关理论问题(第四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 《天然产物全合成—策略、切断和剖析(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4年;《核磁共振谱学—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生物有机光化学》,科学出版社:2008.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16 13:54 , Processed in 0.089237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