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吴骊珠在可见及近红外光响应的水相有机室温磷光研究中获进展

[复制链接]

15

主题

23

帖子

2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4-10 16:30:4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机室温磷光(RTP)较长的发光寿命和独特的产生机制在光电、传感及生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有机化合物三重激发态生成效率低且辐射跃迁禁阻的特点使通常情况下获取有机室温磷光非常具有挑战性。虽然利用紫外光(UV)激发能够在固态观测到有机室温磷光,但紫外光较强的损伤性和较低的穿透率,以及固体很难分散在水中进入生物体内的缺点,迫切需要发展可见及近红外光激发的水相有机室温磷光。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超分子光化学研究中心研究成员利用β-二羰基氟硼衍生物优异的光物理性能和组装性能,制备了水中均匀分散的纳米组装颗粒,其在水相及HeLa细胞中表现明亮的可见及近红外光响应的有机室温磷光。这是首例将固态紫外光(UV)激发有机室温磷光发展到水相可见及近红外光激发。更为重要的是,团队成员通过系统的光谱研究、晶体结构解析以及密度泛函理论计算,首次揭示了组装体高效的有机室温磷光源于激发态的二聚体。这为深入理解有机室温磷光的发光物种提供了一个新模型。
  相关研究成果以Pure Organic 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from Excited Dimers in Self-Assembled Nanoparticles under Visible and Near-Infrared Irradiation in Water 为题发表于近期的《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2019,141,5045-5050)。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是理化所硕士生汪晓芳,通讯作者是理化所副研究员陈玉哲和研究员吴骊珠
  相关工作得到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先导计划资助。
组装体中可见及近红外光响应的有机室温磷光产生机理及细胞成像
吴骊珠,女,1990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 ;1995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所,师从佟振合院士;1997—1998在香港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支志明院士。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从事光化学转换的研究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等,现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超分子光化学实验室主任 等职务。入选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
陈玉哲简历:
1997/09-2001/07     内蒙古大学,化学基地,理学学士
2001/09-2006/07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有机化学,理学博士 (导师:佟振合,吴骊珠,张丽萍)
2006/09-2007/08     保诺科技有限公司, 医药中间体研发,Project leader
2007/09-2009/05     Georgetow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博士后 (合作导师:Richard G. Weiss)
2009/09-2012/07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超分子光化学研究组, 助理研究员
2012/08-至今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超分子光化学研究组, 副研究员
研究领域:
基于超分子组装的能量传递和电子转移-自然界光合作用的模拟
新型超分子光功能材料的构筑
有机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光物理性能研究

光化学反应合成与新技术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0 16:48 , Processed in 0.186001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