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2|回复: 2

[专家学者] 东北大学理学院化学系王建华

[复制链接]

102

主题

122

帖子

14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6
发表于 2018-5-27 15: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建华,男,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85年于南开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于吉林大学化学系获硕士学位,指导教师为徐如人院士和冯守华院士;2002年获丹麦科技大学化学系哲学博士学位,导师为流动注射分析的创始人EloHarald Hansen教授。1997-1998年为美国特拉华大学(University of Delaware)化学与生物化学系访问学者,从事串联质谱及其分析应用的研究。
  王建华教授于2006.11-2015.7担任东北大学理学院院长,2015.7起任东北大学副校长。辽宁省"流动分析与装备"重点实验室主任。担任Talanta副主编(2004.12起),英国皇家化学会Journal of Analytical Atomic Spectrometry(2007-2010)、分析化学、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分析科学学报、分析试验室、应用化工、东北大学学报等期刊编委。
近年来的主要研究工作
  1.生命物质分离富集新方法系列与检测技术:建立了介观流控-DNA自动检测微集成系统;发展了介观流控-自动DNA分离-全功能集成系统;发展了绿色溶剂萃取分离核酸的新体系及作用机理;建立了离子液体及其相关系统选择性分离富集特定蛋白质的新体系,并初步揭示了相关作用机理;研究了一系列新型分离富集载体(碳纳米结构、多金属氧酸盐及其复合物/衍生物)选择性萃取分离蛋白质或蛋白质组的新方法。
  2.可更新表面微型化样品预处理平台:发展了阀上实验室微珠注射和原位表面更新技术;发展了可更新表面-微型化样品预处理平台系列;建立了介观流控-分离富集-原子荧光微型集成系统。
  3.基于在线萃取的分离富集新方法系列:发展了细胞萃取分离富集新方法,拓展了金属形态分析的新途径;揭示了疏水性表面吸附亲水性沉淀的机理;提出PTFE微珠固相萃取分离富集新体系;发展了在线多级溶剂萃取和新型反萃取方法系列。
  4.原子光谱分析新技术:近年来,首次报道了基于阀上实验室的微型化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系统;利用介质阻挡放电技术( DBD )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作为微型原子化器以及激发源,发展了微型化原子荧光光谱及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系统。

  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论文的H指数为42。2015年获辽宁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沈阳劳动模范,并获流动注射分析科学奖(FIA Award for Science);2009年获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基础研究梁树权奖,并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教师;2008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0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2006年获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沈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获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2004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
近年来承担的主要项目
  •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适于生命体系中金属/类金属形态分析的光谱系统研制(NSFC21727811, 2018.1-2022.12)
  •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
    功能化石墨烯在蛋白质分离富集中的应用研究(2012004211002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蛋白质选择性分离富集新技术研究(NSFC21235001,2013.1-2017.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极端物理条件下金属形态分离富集新方法的研究(NSFC 21075013,2011.1-2013.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生命体系与环境中金属组分分析相关的样品预处理与传感系统研究(NSFC-NSF,2009.1-2011.12)
    Metals in Environmental and Biological Systems-A Rational Approach to Sample Pretreatment and Analysis
    合作者:Professor Purnendu K. Dasgupta,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USA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光谱分析(NSFC 20725517,2008.1-2011.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复杂基体样品系统生命物质的分离富集与鉴定方法研究(NSFC 20635010,2007.1-2010.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微顺序注射-介观流控系统细胞萃取-金属形态分析(NSFC 20535010,2006.1-2008.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顺序注射-阀上实验室-原子光谱法分析痕量重金属(NSFC 20375007,2004.1-2006.12)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子项,参加)
    微流控学在化学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基础研究(2007CB714500)
    课题3:高速及多通道阵列微流控分离检测新方法的研究(2007CB714503)
    子项负责人:王建华,徐章润(2007.7-2008.12)
  • 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20050145026,2006.1-2008.12)
    介观流控系统中微珠注射固相萃取分析研究
  • 教育部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介观流控系统表面更新技术-活细胞分离富集金属及形态分析(105056,2005.11-2007.11)
  •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水系污染物介观流控分析系统研究(20042011,2005.1-2008.12)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2019-5-26 08: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座题目:金属-生物质相互作用与特定金属的选择性分离分析
  主讲嘉宾:王建华教授
  讲座时间:2019年5月19日(星期日)下午2:00
  讲座地点:西北大学化材院1002室


  王建华,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大学副校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2年在丹麦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师从流动注射分析创始人Elo Hansen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流动分析,样品预处理理论与方法,光谱分析与生命分析化学。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在Angew.Chem.,Anal.Chem.,Chem.Commun.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基础研究梁树权奖、国际流动注射分析科学奖(FIA Award for Science)等。获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辽宁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现任Talanta副主编,分析化学、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分析试验室、分析科学学报等期刊编委,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原子光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化学会副理事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134

帖子

19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0
发表于 2021-9-27 16: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是从实体肿瘤病灶分化脱落进入外周血的各类细胞的统称,部分循环肿瘤细胞甚至可以发展成为新的转移灶。研究表明,超过百分之九十的肿瘤疾病相关死亡与CTC转移有关。因此,对CTC的快速准确分析在癌症早期诊断、肿瘤转移检查、预后判断、疗效评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我校理学院化学系在循环肿瘤细胞分离和检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使用双重适配体标记的Sea urchin-DMA-AuNP探针识别捕获血液中稀有循环肿瘤细胞,利用集成了细胞分离通道和样品纯化通道的微流控芯片对人体血液中目标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借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对Au-197同位素的超灵敏识别,构建了一种高效仿生CTC识别策略,可用于血液样中单个CTC细胞的筛查与分析。相对于单适配体探针或微固体界面结合适配体的方式,Sea urchin-DMA-AuNP探针中的Sgc8和SYL3C适配体分别对肿瘤细胞标志物PTK7和EpCAM具有更高的结合效率和特异性。该研究利用增强型螺旋分离单元和水动力过滤纯化单元的集成化微流控芯片,可以在温和的流体条件下,去除样品基质中的囊泡等潜在假阳性微纳米级污染物,有效地从血液中分离出具有高生物活性的CTC,其对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速度和分辨率均优于目前主流商品化仪器,可快速识别血液中EpCAM和/或PTK7阳性的CTC,并在单细胞分辨率下完成无背景干扰的CTC分析,为基于适配体的临床体液快速诊断提供有益信息。基于该项研究申请的专利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相关研究发表在美国化学会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期刊上,我校化学系博士生张璇为论文第一作者。
      该研究工作是王建华教授主持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适于生命体系中金属/类金属形态分析的光谱系统研制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仪器研制项目在单细胞样品预处理及单细胞元素分析等方面获得许多重要成果:包括设计构建了一系列基于介观流控模块单细胞分离获取装置,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的高灵敏度,揭示了单细胞中多种元素不同形态的分布规律及金属药物的转化情况;设计搭建了一系列基于微流控芯片以及商业微组装模块的单细胞捕获进样装置,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激光诱导荧光、激光剥蚀系统等检测技术联用,实现了在单细胞分辨率下的高检测效率、高通量、多维度参数采集、成像分布及信息统计,为细胞间的金属药物转运、纳米粒子亚细胞定位、元素拮抗互作的研究、单细胞分析仪器的设计与构建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基于相关研究在ACS Nano,Small Methods,Analytical Chemistry,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一系列论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其中获批3项,4项进入实质审查阶段。
       我校分析测试中心对适配体探针的表征等提供了技术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19 07:20 , Processed in 0.087645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