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华南理工大学“双一流”建设学科

[复制链接]

94

主题

96

帖子

14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22 14:54: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农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于2008年1月成立,由原化学科学学院和化工与能源学院合并而成。学院的基础和前身是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由中南地区几所大学的化工系合并组建的华南工学院化工系。1960年创办化学系,20世纪80年代初,化学系更名为应用化学系。1994年由化学工程研究所、化工系、应用化学系、环境研究所合并成立化工学院。2002年,化学系并入理学院,2004年独立建制为化学科学学院。2004年化工学院调整学科规划和布局,扩展为化工与能源学院。2008年,学校学科调整,将化工与能源学院和化学科学学院合并,更名为化学与化工学院。
学院下设化学工程系、应用化学系、制药工程系、能源工程系、化学系和石油化工系。开设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制药工程、能源化学工程、化学生物学5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为国家级和广东省特色专业、应用化学为广东省特色专业。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广东省重点学科。下设化学工程、工业催化、应用化学、化学工艺、生物化工、能源化学工程六个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专业。其中化学工程是全国重点学科。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高分子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五个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专业。高分子物理化学专业为广东省重点学科。学院自1995年起被批准设立 “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2009年设立“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研究机构有:强化传热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绿色化学产品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燃料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广东省工程中心、广东高校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85”三期,我院牵头建立低碳技术与循环经济研究院。
学院现有教工238人。其中,教授86人(博士生导师56人),副教授等副高职称6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教师人数的91%。在校学生2390人,其中本科生1285人,研究生1105人。学院有四栋科研实验大楼,总用房面积达:14764.5平方米,资产为1.47亿元。
历经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学校“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学院已为社会在化学工程与技术、精细化学品技术、应用化学、基础化学、能源高效利用、系统集成及装备等领域输送大批本科生、研究生及博士生。在科学研究方面,我院教师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863”项目和一大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学基金、国家部委的科研和教学研究项目,以及工业企业委托技术开发项目,2007年、2015年学院分别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一项。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在原华南工学院相关传统优势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1952年开设全国第一家橡胶专业和全国最早的硅酸盐专业;1958年开设属于全国第一批的高分子化工和化学纤维专业;1959年开设全国第一家电子陶瓷专业;1995年华南理工大学整合上述专业优势资源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8年初,原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并入学院,成立金属系;2012年,原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并入学院,2015年,获批先进材料国际化示范学院,逐步形成了学科更完整、综合实力更强的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前,学院所支撑的我校材料学科ESI全球排名进入前千分之一(2017年3月为7.94‱);在2012年教育部组织的学科评估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排名第五,排名进入全国前5%,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排名第十二。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历任院长有贾德民教授(1995~2003)、童真教授(2003~2007)、余其俊教授(2008~2012)。现任院长为彭俊彪教授。
学院现设有5个系(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无机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电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系);6个研究院、所(材料科学研究所、高分子光电材料及器件研究所、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高分子研究所、光通信材料研究所、高技术陶瓷及应用研究所);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先进功能材料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生物医学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性能与功能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先进储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光纤激光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聚合物成型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建]);8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广东省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特种光纤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建筑材料低碳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与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电子封装材料与可靠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印刷OLED材料及显示技术工程实验室、广东省先进储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目前,学院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含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生物医学工程;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理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2个工程硕士领域(材料工程、生物医学工程);6个本科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和广东省名牌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和广东省重点专业,含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全英创新班)、材料化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电器件)(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广东省重点学科)。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38人,其中教授100人,两院院士8人(含双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1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6人,“青年##”5人,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珠江学者)12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31人,国家级“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2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2人等。学院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973首席科学家5人。此外,学院还聘请了近50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为学院的顾问教授或兼职教授;与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每年出国(境)进修学习或合作研究近百人次。
学院教学育人条件优越。拥有教学和实验室面积约35000平方米,完备先进的教学与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4.88亿元,能够充分保障各层次学生得到系统的实验训练和全面的综合素质培养。学院目前在读学生297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63人,硕士研究生987人,全日制本科生1529人,1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7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
学院科研实力与成绩突出,近五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各类科研奖励3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技术发明一等奖各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等。2016年实到科研经费1.5亿元,发表三大索引论文620篇,申请专利440件,获专利授权20项,举办各种学术会议和研讨会100余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一直秉承优良学术传统,开拓进取,脚踏实地,努力为全院师生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和学习氛围,人才培养、科研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等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进步,已为国家培养了上万名材料专业人才。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正在为建设“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材料领域教育与研究机构”而不断努力,必将为中国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学进步与产业发展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5 19:24 , Processed in 0.096505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