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朱明辉等:强金属-载体相互作用最新研究成果 [打印本页]

作者: nishiliu    时间: 2023-4-11 08:00
标题: 朱明辉等:强金属-载体相互作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国际化学顶级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以“Alcohol-Induced 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s in a Supported Copper/ZnO Catalyst”为题,在线报道了我校化工学院能源与环境催化团队在强金属-载体相互作用(SMSI)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SMSI于1978年由Tauster等人首先报道,指载体中的活性物种向金属表面迁移形成包覆结构的特殊现象。调控SMSI对于提升负载型催化剂的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该作用的诱导机理尚待进一步明确。
        针对上述问题,我院朱明辉特聘教授课题组对负载型Cu/ZnO催化剂金属-载体界面结构受不同种类醇/水混合气体影响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结合原位表征技术与理论模拟方法,研究团队揭示了醇/水/氢气混合气体的还原性、催化剂表面羟基化程度以及醇分子在催化剂表面结合力之间的协同作用机制,这一机制对于醇诱导SMSI现象的发生具有关键作用。
        该工作第一作者为我校化工学院博士研究生金诗晴和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章泽锴,通讯作者为我校青年教师朱明辉特聘教授。该工作理论计算部分还得到了我校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练成教授的支持。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重大专项和中国石化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2/anie.202301563
        文章来源:华东理工大学
        朱明辉,博士,华东理工大学特聘研究员。于2011年获得浙江大学学士学位,2016年博士毕业于美国理海大学,师从Israel E. Wachs教授,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8年9月开始在化工学院能源与环境催化课题组从事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非均相催化,以构建催化体系的构-效关系为基础,提高催化剂的研发效率。涉及方向包括:高温水煤气变换,氮氧化合物的选择性催化还原,酸性天然气的转化以及二氧化碳的电催化还原。迄今为止,已发表16篇学术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 Am. Chem. Soc., ACS Energy Lett., Appl. Catal. B Environ., ACS Catal.,Catal. Today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共11篇。2018年担任杂志Catalysts客座编辑。






欢迎光临 (http://cailiaoqu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