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分析化学研究所张新祥 [打印本页]

作者: qiangzi    时间: 2018-3-23 08:30
标题: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分析化学研究所张新祥
张新祥,1966年1月出生于湖北,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财务部部长、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兼)、后勤财务核算中心主任(兼)。2017年9月起兼任医学部副主任,分管计划财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学术简历
2002-2002 Visiting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1998-1999 Visiting Scientist, Saitama University, Japan
1997-1998 JSPS Postdoc fellow, University of Tokushima, Japan
1991-1993 北京大学化学系,博士后研究人员
1985-1991 武汉大学化学系,1988年硕士,1991年博士学位
1981-1985 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1985年学士
工作经历
1993年进入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工作至今。
1996年至1997年,在日本德岛大学综合科学部,JSPS 访问学者。
1997年至1998年,在日本埼玉大学理学部,外国人特别研究员。
2002年至2004年,任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
2004年9月至2017年1月,任北京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部长。
现任北京大学财务部部长、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兼)、后勤财务核算中心主任(兼)。2017年9月起兼任医学部副主任,分管计划财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研究方向
分析化学,高效分离与生化分析。
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两个方面,基于毛细管电泳的免疫分析方法研究,通过将免疫体系的优化和改进,提出了一系列可以应用于复杂体系中小分子的快速高选择性检测的方法,目标是开发出具有临床检验应用价值的快速和高通量检测的方法。另外一个研究是有关中药成分的快速分析和鉴定方法研究,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和多元性,如何选择性地针对某一类成分及其代谢物的分析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张新祥还领导课题组开展一些分析化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如如何评价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的理论模型研究等。
学术成果
发表SCI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论著3部,获国家专利4项。先后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CAIA奖一等奖(集体奖)、4次教育部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集体奖)。[1]
学术兼职编辑
担任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教育部实验室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分析科学学报》、《实验室建设与探索》、《实验室科学》副主编,《分析实验室》、《冶金分析》、Electrophoresis等杂志编委。







欢迎光临 (http://cailiaoqu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